27歲的她有著一顆金子一樣的心
2017-05-23光明日報
一名27歲的年輕女性,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負擔起七位老人的生活,而這些老人都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肖飛,貴州省石阡縣的一位普通農民,孝老愛親的事跡感動了貴州、感動了中國。人們都在贊嘆,一位大山里的姑娘,卻有顆金子一樣的心。去年12月12日,作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她在北京受到了表彰。
牛圈旁的新房
27年前,家住貴州省石阡縣河壩場鄉高屯村的肖守義、潘昌英夫婦撿到了一個剛出生3天的女嬰,年過五旬、膝下無子的夫妻倆將她帶回了家,取名肖飛。小生命的到來,讓這個家瞬間有了生機。
從小懂事的肖飛幫著養母做家務,煮飯喂豬、洗衣砍柴樣樣都會。為了貼補家用,她還經常到山里去挖藥材,減輕養父母的負擔。6歲那年,肖飛得知自己的身世,也曾痛恨親生父母,可養母卻教育她:“娃兒,他們不養你,也有難處,你要體諒,做人一定要善良、一定要曉得感恩。”善良、感恩,小肖飛深深記在心間。
剛成年的肖飛說服養父母,來到廣州打工。同在廣州的養母的外甥吳軍走進了她的生活:她病了,寸步不離;她累了,逗她開心;最好的東西,他都給她。姑娘的心被愛情暖得火燙,她決定嫁給這個貧寒的男人。“你怕是瘋了吧!這是往火坑里跳啊!”小姐妹們聽到這個決定都替她著急,原來,吳軍的父母和叔叔、嬸嬸都有智力障礙,大伯和大媽身體也不好,一共6個老人需要照顧。連養母都不同意她嫁給吳軍,可肖飛說:“你們撫養我,也把善良傳給了我,吳軍對我好,對你們也很好啊!我嫁給他,就能把你們接過去和我一起生活。”
2007年8月新婚那天,肖飛坐著鄉村班車來到普興村的吳軍家。沒有彩禮,沒有大場面的酒席,甚至連一身像樣的結婚禮服都沒有。吳軍一家人全都擠住在一個屋檐下,因為人多,實在騰不出房間作新房,就把緊挨著牛圈的灶房當作婚房。可肖飛回憶說:“我當時覺得能嫁給自己心愛的人,很幸福、很滿足。”
不離不棄的堅守
婚后不久,為了養家,吳軍繼續外出打工掙錢,照顧老人的重擔就落在剛滿20歲的肖飛身上。最開始家里有6位老人,2014年大媽去世,家里剩下5位老人。為了讓老人過得好些,肖飛偶爾在家附近打點零工。但只要她在家,都會盡力為老人們做一桌飯菜。
養父母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差,特別是養父患上了肺氣腫,經常要到醫院醫治,可養父母家離醫院很遠,要走兩個多小時的路,這樣下去,肯定不行。于是,肖飛決定把養父母接來一起住。家里住不下,她就和丈夫商量修房子,向銀行貸款,向親戚借錢,總共湊了13萬元。可這只夠買材料,小兩口就自己干,整整干了一年,2014年,他們終于蓋起了一棟兩層樓的房子,把養父母也接到新家居住。就這樣,肖飛和7個老人居住在了一起,加上兩個年幼的孩子,這個大家庭有11口人。
為了還賬,肖飛和丈夫約定,一個專心在外面打工掙錢,一個負責在家照顧老人、照看孩子。操持這么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本來就非常不易,再加上都是老弱病殘,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夏天,天氣炎熱,幾位老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身上時常散發出難聞的味道,每當這時,肖飛總是耐心地給老人們擦洗身體,換上干凈的衣服。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們吃涼飯,她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保溫,讓老人們慢慢吃。8年來,肖飛把苦和累壓在心底,她說:“每當我看到聾啞婆婆和聾啞嬸娘見人就豎起大拇指咿咿呀呀地給大伙兒說‘肖飛好!肖飛辛苦!’時,什么苦什么累都變成了心底里的滿足。”
最是平凡感人心
“7個老人和兩個孩子,加上她自己,10口人同住一個屋檐下,8年都沒吵過架、拌過嘴。”普興村的村民說起肖飛個個都豎起大拇指。大家本以為肖飛嫁到吳軍家,肯定不出兩年就要跑,可沒想到肖飛不僅沒有跑,還把吳家的事情打理得有條不紊,“這個媳婦確實好!年輕媳婦都應該向她學習。”這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
村民們說,肖飛有著一顆金子一樣的心,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立即搭把手。下雨了,別人都往家里跑,可肖飛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曬著需要幫忙就往屋里背。每當鄰里鄉親患病,她都會及時去探望,村里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村民張新感慨:“肖飛時常風里來雨里去,為了家庭,什么活她都干過,常人無法想象一個弱女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難。”
可肖飛卻說:“我做的這些事,都是些日常小事,也是我分內的事。擱在別的姐妹身上,也許人家比我做得更好,可我比大家還幸運。”說自己幸運,是因為肖飛的事跡傳開后,省、市、縣、鄉各級組織都給予了她幫助,她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回憶起與全國300戶文明家庭代表一起見到習總書記時,肖飛激動地說:“我當時頭腦一片空白,只記下了習總書記說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三句話。話不多,可有千斤重。我要好好愛我的家,也要讓更多的人愛自己的家。”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