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紅綠燈的路口“哨子爺爺”一站30年
2017-07-13錢江晚報
慈溪市二灶潭路與周塘橫路交叉口,每當堵車時,都會出現一位疏導交通的白發老人,當地人都稱他“哨子爺爺”。
老人名叫龔岳堂,今年79歲。30年來,他就是這個小小路口的紅綠燈,風雨無阻。
看見家門口堵成一鍋粥
他放下生意站到了路口
二灶潭路與周塘橫路交叉處,是一個不規則的T字路口,僅能容納兩輛汽車交會。但這里又毗鄰市中心,周圍有農貿市場、醫院、學校、政府機關,交通繁忙。
龔岳堂老人的家,就在附近的河角村。1986年從慈溪工具廠病退后,他在村里開了一家雜貨鋪,離路口只有30米。
當時,這一片輕紡業很發達,往來的自行車、三輪車、貨車很多,幾個方向的車子匯聚到這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經常發生擁堵。
每天早上龔大伯雜貨鋪一開門,就會看見十字路口亂成一鍋粥。有一天,熱心的他坐不住了,放下店鋪的生意,到路口當起了義務交通疏導員。
為了指揮方便,龔大伯還買了一個哨子,從此這成了他的標志。
“我最初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孩子上學別遲到,大人上班別耽擱,病人能及時看病。我反正也是閑著,能給大家幫點忙也不錯。”
30年里,龔大伯的白發越來越多、腰越來越彎,通過路口的車子也換成了小汽車、電瓶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的哨聲。
默默堅持了30年
他希望自己早日“下崗”
7月25日中午,氣溫接近35℃,龔大伯拄著三腳拐杖,又站到了路口。
不久前,老人的腿受了點傷,但他還是堅持出來疏導交通。
熟悉的哨聲又響了起來。“慢點慢點,直行的先走,轉彎的稍等一會兒。”龔大伯一邊說,一邊比劃著交通手勢,看起來非常專業。
這些手勢,都是他在大街上向交警學的。
“剛開始他這么干的時候,不少人覺得他多管閑事。后來覺得他堅持幾年,已經不容易。沒想到會堅持這么多年。”附近居民對錢江晚報記者說,老人常常在路口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讓人又感動又敬佩。
在漫長的歲月里,龔大伯一直默默地做著這件事。直到10年前,一個路過的網友拍下照片,他的事跡才慢慢為人知曉。
2013年,龔大伯當選了“感動慈溪年度人物”。
對于這些贊揚和榮譽,龔大伯笑著說,自己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實很多交通擁堵,都是人為堵出來的,如果人人都做到文明行車、相互禮讓,那我也可以光榮下崗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