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已達16761家,國家醫保局再次明確,只有四類人群能享受直接結算政策。
2019年5月2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公共服務信息(第十一期)》,其中指出,截至2019年4月底,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為16761家,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14136家,國家平臺備案人數403萬。
數據顯示,2019年4月,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新增531家;基層醫療機構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新增556家。當月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2.5萬人次,環比增長9.5%;醫療費用54.2億元,環比增長11.3%;基金支付31.5億元,環比增長11.4%,基金支付比例58.1%;日均直接結算7485人次。
國家醫保局表示,4月,職工及城鄉居民醫保單日結算峰值達到11040人次(4月30日),實現單日結算人次首次過萬。
同時,對于人們較為關心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覆蓋群體、主要待遇政策等問題,醫保局再次予以明確:
一、什么樣的人能夠享受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按照政策規定,目前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主要覆蓋的四類人群:一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也就是退休后在異地定居并遷入戶籍的人員。比如回原籍居住的退休知青,退休前在工作地參保,現在退休回原籍居住了。二是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在異地居住生活的人員。比如到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隨子女居住,幫助帶孩子的老年人。三是常駐異地工作人員,用人單位派駐異地工作的人員。比如有一些駐外的辦事處,這些員工長期在外面工作。四是異地轉診人員,因當地醫療機構診斷不了或者可以診斷,但是治療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醫的患者。
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待遇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主要待遇政策可以概括為“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就醫地管理”15個字。
就醫地目錄是指參保人跨省就醫原則上執行就醫地支付范圍,主要指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參保地政策是指參保人跨省就醫原則上執行參保地支付政策,主要指參保地醫保基金的起付線、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就醫地管理是指參保人跨省就醫應遵守就醫地管理規定,就醫地醫保經辦機構將異地就醫工作納入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范圍,負責異地就醫醫療服務行為稽核監督。
三、參保人想要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需要怎么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環節?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流程就是十個字:先備案、選定點、持卡就醫。
第一步先備案。參保人員要想享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要先在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按照參保地要求,提交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表和相關材料。
第二步選定點,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目前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超過1.6萬家,基本實現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參保人員可通過社會保險網上查詢系統、撥打參保地經辦機構咨詢電話和國家新農合APP實時查詢到定點醫療機構信息,根據病情選擇備案地市開通的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第三步持卡就醫。目前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唯一憑證是社會保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