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被科學家親切地稱為“東方女神”或者“水中國寶”,它是一種外形類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動物,由于其數量稀少而被中國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由于白鱀豚直接在河流中生活,而且在水中捕食其他魚類,因此它的數量是一條河流健康程度的關鍵指標。
該組織中國淡水項目官員李利鋒認為,野生白鱀豚已經受到很多方面的威脅,“長江水路上頻繁的航運船只是威脅野生白鱀豚的頭號殺手,已經出現了多起螺旋槳打死白鱀豚的情況。長江沿岸已經很難找到適合白鱀豚棲息的地點,水質環境也是一個嚴重威脅,很多沿岸工廠無節制的排放污染物,毒死包括白鱀豚在內的淡水魚類。”
人為改變水系統的做法也會直接影響野生白鱀豚的生活,例如修建三峽大壩。為了拯救野生白鱀豚,世界自然基金會采取了各種措施對白鱀豚進行人工養殖。基金會專家在湖北省天鵝洲國家級白鱀豚自然保護區,重新恢復長江天鵝洲故道與長江的聯系,為白鱀豚創造了天然生活的條件。這種恢復生態系統的做法,不僅僅能夠保護動物,而且能夠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生態系統。
長江是中國的黃金水道。中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和40%的國民生產總值來源于長江沿岸。長江以及中國其他大水系的水源質量已經受到十分嚴重的污染,引起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密切關注。
李利鋒說: “2003年,中國七大水系——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珠江和松花江,能夠滿足一到三類水質的只有38%。也就是說,有將近70%的監測斷面已經收到了嚴重污染。總體來說,中國整體水的質量讓人擔憂。”
水是世界上最寶貴的一種資源,和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世界文明的起源和水息息相關。但是現代人似乎已經嚴重忽視了這一基本事實。
李利鋒介紹說: “人類文明史是一部與水和諧發展的歷史,例如發源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兩河文明,包括中國的華夏文明。這些文明的出現都是離不開水的。很遺憾,過去我們沒有意識到人水和諧的重要性,現在人口又增長過快,破壞了水的自然規律,造成人和水之間不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