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所有指控
位于特拉維夫的以色列軍事法庭18日宣判,裁定海布犯有間諜罪、接觸外國特工罪和毒品交易罪,但沒有認定他犯有通敵叛國罪。法庭判處海布15年監禁,同時開除軍籍、剝奪軍銜。
聽完判決后,海布當庭否認了所有針對他的指控。“我沒有認過罪,我也不會認罪,”海布告訴庭外的記者們,“我什么都沒干過。他們這樣逼我只有一個理由,因為我是阿拉伯人。我被強加了罪名。我沒有背叛國家,而是國家背叛了我。我是無辜的,我會證明這一點的。”
海布補充說,自己從未接觸過真主黨成員,這個審判“不公正”。他拿自己的受傷經歷為自己辯護說:“事情只有一個真相,我將為此而戰斗到底。我多年前曾經在對抗真主黨的戰斗中受傷,為什么我突然要幫助他們?”
海布的辯護律師巴里·羅素塔爾認為,審判過程太快,他非常懷疑法庭是否將海布的個人情況進行了慎重的考察。他說,海布將繼續提起上訴。
凸現種族爭議
作為中校,海布是以色列國防軍中軍銜最高的阿拉伯人。也正因為如此,海布一案自始至終引來各種爭議。
阿拉伯人占以色列總人口約20%。他們大多數沒有服兵役義務,自愿服役者多數是海布那樣的貝都因人。
海布2002年被逮捕之際,正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沖突激烈時期。當時,許多猶太人因此懷疑貝都因人的忠誠度。但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看來,這起案子帶有濃厚的種族歧視色彩。
由于此案在以軍的高級軍官中引起震蕩,當時的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摩西·阿隆為此還專門發布聲明說,這是一樁孤立的案件,海布的所作所為并不代表所有貝都因人。聲明還說,貝都因人對國家充滿忠誠和勇氣。據新華社專電記者馮武勇背景資料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是阿拉伯人的一個分支,他們大多在阿拉伯半島和北非沙漠地區從事游牧生活。“貝都因”為阿拉伯語音譯,意為“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貝都因人以畜牧業為生,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1976年統計約為1000萬人,分別處于由游牧轉向定居的不同階段。(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