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美國進口大批改進型的F-15戰斗機
瑞典和平研究所發表的《全球軍費報告》指出,日本去年大規模購買各種武器裝備的價值,超過除沙特阿拉伯以外的所有亞洲國家。日本一直號稱走“和平路線”,進口如此龐大的武器目的何在,引起世人關注。
進口武器“主次分明”
據報道,日本政府花錢“心里有數”,所購武器完全著眼于自衛隊跨越式發展及國內企業掌握技術,從這一點看,日本買武器還是相當挑剔的。 近年來,日本不斷增加軍費,將約70%的軍費用于推進武器裝備向大型化、遠程化方向發展。日本2005財年軍費開支達到400多億美元。與往年相比,日本2005年武器進口的重頭戲顯得“主次分明”,集中采購導彈防御系統和情報信息系統。自衛隊從2005年開始正式配備導彈防御系統,整個系統的經費達1442億日元,包括從美國購買“愛國者3”陸基攔截導彈和“標準3”艦載導彈,日本還從美國獲得生產“愛國者3”型反導彈系統的許可證。情報系統是日本2005年國防預算的另一重點,日本防衛廳采購美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全球鷹”一般在2萬米的高空飛行;日本還從美國購買大量高靈敏度傳感器,提高本國間諜衛星的探測精度。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防衛廳為了打造“先發制人”的軍事力量,從美國進口了“魚叉”系列反艦導彈和約1萬枚精確制導導彈和炸彈。相比之下,日本幾乎停止了像火炮、裝甲車等常規主戰兵器的進口,理由是這些帶有冷戰色彩的重型武器已難有用武之地了。 報道稱,日本購買的武器裝備九成都是來自美國,但只要“高精尖的貨”,因此單價都較高,總價值超過印度、以色列等傳統武器進口大國,位居全球第三。
“買武器”實際是“買技術”
目前,日本武器生產多委托民間企業進行,在防衛廳登記從事武器及其他軍需物資生產的企業有1300多家,但日本企業更重視制造,在基礎研究領域和新武器研發方面落后于美俄等國。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防衛廳不得不通過購買武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提高本國武器生產水平。日本防衛廳堅持讓三菱重工參與“愛國者3”反導彈系統的生產,比直接從美國購買原裝貨要多花40億美元,但是通過自產導彈,日本可以掌握相關技術,并進一步與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無縫鏈接”。三菱重工通過生產“愛國者3”導彈,掌握其推進器等技術后,對日本自主研發其他攻擊性武器也大有好處。日本通過購買美國“宙斯盾”戰艦設計專利,讓日本造船廠學到了制造大型隱身戰艦技術,對海上自衛隊的戰斗力提高起到相當大的作用。7月19日,美《防務新聞》披露說,日本正在積極準備購買美制F-22、F-35等剛剛服役和即將服役的超級戰機,并希望美方能轉讓部分先進生產技術。目前,日本從事軍工生產的企業掌握有8900多項防務技術專利,其中很大部分是通過引進生產的方式獲得的。
日本也要賣武器
不過,掌握先進武器制造技術的日本并不只想充當武器進口的角色,同時也希望成為國際軍火市場的銷售大戶。國際著名刊物《輕武器調查》的年度報告稱,日本2002年出口了價值6500萬美元的輕武器,是該年度出口輕武器最多的8個國家之一。另外,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顯示,日本2001年共出口價值5570萬美元的“炸彈、手榴彈、地雷和其它武器”,其中相當大一部分被美國買走。如果對軍民兩用設備進行核查的話,日本卷入軍火貿易的事實就會看得更清楚,許多國家軍隊里都能見到“豐田”、“三菱”等日本牌子的軍用車輛,美國導彈和偵察系統的導引頭上所用的半導體芯片也出自日本公司。
日本現有軍事生產潛能非常可觀。美國專家指出,日本五大汽車生產商都可以投入到坦克裝甲車輛的生產行列,而日本造船業早就具備建造航母和大型驅逐艦的能力。專家指出,日本大規模進口高端武器,轉化為自己生產能力后再制造出更好的武器用于出口,賺錢后再用于國內高端武器的研發。這種“產業鏈”式的發展模式對提高日本軍工水平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這應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