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獨立報》7月31日報道,于199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克魯岑教授在《氣候變化》雜志8月號上發表論文,稱如果氣候變暖問題開始失去控制,必須立即實施一個“逃生路線”計劃。
修改大氣增加反射系數
保羅·克魯岑的計劃是,通過向高層大氣釋放硫磺微粒來降低全球氣溫,微粒可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鑒于克魯岑在大氣研究方面的成功記錄,這一具有爭議性的提議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
就職于德國馬克斯-帕蘭克化學院的克魯岑教授指出,人們可用高空熱氣球或重型炮彈將硫磺散布到空中。這些微粒將增加地球的反射系數,產生總體上的降溫效果。
“如果發現不合需要和未曾預料到的副作用,這種(對大氣的)‘修改’可以突然停止,從而使大氣在數年內恢復原狀。”他說。
科學家之前曾推薦過一些此類氣候“地理工程學”方法,但克魯岑教授更進一步推出了一個包括如何實施計劃、相關時間表和開支的詳細模型。
噴射足夠使用兩年的硫磺將耗資250億到500億美元,在發達國家,將耗費每人約25美元到50美元。
但克魯岑教授表示,這筆高額開支可抵消環境災難帶來的更大損失,比如全球變暖造成的海岸洪水。他還指出,硫磺微粒的副作用可能是使臭氧層毀壞加劇和天空變白,當然也會讓日出和日落更加壯觀。
削減排放只是一廂情愿
在即將發表的科學著作中,克魯岑教授強調,避免全球氣候災難的最佳方式是,各國顯著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特別是石油、汽油和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這種措施執行不夠,加之地球平均氣溫預計在本世紀內將上升超過3攝氏度,可能過不了多久,人們就需要考慮更加極端的措施了。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不能大量減少,氣溫急劇上升,那么這里所說的氣候工程學(climaticen-gineering)就是惟一能夠快速減緩溫度上升和阻止其他氣候影響的可行選擇。”他說。
該建議遭到了一些科學家的反對,他們擔心這可能鼓勵一種看法,即對付癥狀比對付氣候變化原因更容易。
但是,克魯岑教授指出,國際社會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必要性的政治反應“非常讓人失望”,意味著考慮氣候地理工程學不應再被視為禁忌。“最好溫室氣體排放能夠減少。但目前看起來這只是一廂情愿。”他說。
靈感源自火山爆發
克魯岑教授的計劃部分仿效1991年的皮那圖博火山爆發,當時數千噸硫磺被噴射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氣溫下降。
皮那圖博火山爆發產生了大氣中的懸浮硫磺微粒,使次年的地球平均氣溫下降了0.5攝氏度。硫磺微粒扮演了小鏡子的角色,阻止一部分太陽光抵達地球表面。
克魯岑教授經過計算后表示,如果硫磺被釋放到高海拔的平流層,而不是海拔較低的對流層,相對較少的硫磺就能產生類似的降溫效果。熱氣球或炮彈可被用于攜帶硫磺。
“盡管懸浮硫磺微粒也能在對流層降溫,但將反射微粒置于平流層的一大好處是,它們在平流層停留的時間為一到兩年,比在對流層停留一周的時間長。”他說。
“或許能夠制造一種在平流層通過光化學原理生產硫磺的特殊氣體。”克魯岑教授說,這種化合物應該是無毒、不溶于水和非反應的,并且擁有相對短的約10年的半衰期。”
出生于荷蘭的克魯岑博士去年4月被同濟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并在滬參加了聯合國環境署主辦的學術會議。
作者:文 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