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PK“大衛王”
黎真主黨武裝常用武器AK-47(上)與以軍“塔夫爾”自動步槍(下)(魏萌供圖)
談及真主黨武裝,不能不提到這支武裝手中掌握的相當數量的火箭彈。這些火箭彈除部分是真正的“喀秋莎”外,大部分已經過五花八門的改造,成為專業人士也難以辨認的“新式武器”。
7月28日,真主黨的3枚火箭擊中以北部城鎮阿富拉,這3枚經過改造的火箭彈填裝了大約100公斤的爆炸物,射程也增至90公里,其性能令以軍專家也感到吃驚。真主黨手中普通的火箭彈射程大都在25公里以內,短射程雖然使打擊能力受限,但同時大大增加了防守方的難度。
由于“愛國者”導彈在對付這些“小不點”時顯得無能為力,以色列已在特拉維夫周邊加緊部署3套“箭”式反導系統。有著“大衛王神箭”之稱的“箭”式導彈防御系統是美以合作研發的產物。于2000年正式加入以軍現役,是世界上第一套實戰部署用于截擊中、短程導彈的防御系統,其設計出發點就是填補“愛國者”導彈的反導盲區,加強以色列的全方位反導能力。“箭”式能否真正成為“喀秋莎”們的克星,人們對此拭目以待。
這是一名配備典型裝備的以色列國防軍突擊隊員,頭戴配有迷彩偽裝網的以色列自制尼龍材料頭盔,可以防范低速彈丸和炮彈破片;手里拿的是美制M-4短槍管5.56毫米突擊步槍
在此次以軍地面戰行動中,以色列軍工界引以為傲的“梅卡瓦Ⅳ”坦克在24年后續寫了“梅卡瓦”家族與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較量。
“梅卡瓦”系列由以色列裝甲部隊名將塔爾將軍主持設計,首輛“梅卡瓦Ⅰ”于1978年裝備部隊,并在1982年以軍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中獲得巨大成功。而此番參戰的“梅卡瓦Ⅳ”坦克在繼承前輩獨特的設計理念和風格的同時,又融入了眾多技術創新成果,尤其是作為主炮輔助武器的60毫米迫擊炮,非常適用于在城市巷戰中殺傷隱藏在建筑物后面的武裝人員。在對被稱為真主黨“抵抗之都”的黎邊境城鎮賓·朱拜勒的為期一周的打擊過程中,“梅卡瓦Ⅳ”大顯身手,讓真主黨武裝吃盡了苦頭。
盡管“梅卡瓦Ⅳ”火力強大,但其也并非“刀槍不入”,真主黨手中的反坦克導彈和自制爆炸物均可對其構成嚴重威脅。真主黨武裝擁有部分俄制AT-3和美國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在真主黨武裝與以軍的長期較量中,這兩型導彈都擁有擊穿“梅卡瓦”側面裝甲、造成以軍人員傷亡的戰例。
自從反美武裝的自制炸彈在伊拉克將美軍的兩輛M1A2坦克徹底摧毀后,自制爆炸物也在真主黨武裝對抗優勢裝甲部隊的過程中擔當起“一劍封喉”的角色。此次“梅卡瓦Ⅳ”在黎巴嫩的作戰中是否會重蹈M1A2的覆轍,目前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