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出奇制勝,是歷代兵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在軍事領域中的廣泛運用,時至今日,一件件讓人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武器”,一批批來去無蹤的“隱形部隊”正應運而生。 在它們的作用下,“隱形戰爭”這種新的戰爭形態亦呼之欲出,不久就會登上人類戰爭的舞臺。
“零傷亡”讓隱形技術快速發展
戰爭作為交戰雙方血與火的生死對抗,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是雙方竭力追求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在這種目標的誘使下,世界各主要國家往往不惜投入巨資,力求能研制出各種性能先進,包括讓對手發現不了的武器裝備。于是,隱形技術便像“寵兒”一樣,受到了各國軍隊的青睞。
自從二戰中英國人用膠合板等材料制作的“蚊”式轟炸機騙過德軍雷達后,現代隱形技術的發展便步上了快車道。特別是在航空領域,像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70年代的F-117戰斗機,80年代的B-2隱形轟炸機,以及目前的F-22和F-35隱形飛機等,可謂讓人目不睱接。而今,擁有了隱形技術的飛機可以像幽靈一樣在空中來去無蹤,使自己的損失大大減少。1991年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在空襲中共損失48架飛機,但擁有隱形技術的F-117卻能夠有效地躲避對方的雷達偵察而毫發未損,這充分說明了隱形技術的優越性。
“隱形技術”在軍事領域“遍地開花”
由于隱形武器在戰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上世紀末以來,競相研制、發展隱形技術和隱形武器,便成了世界各主要國家軍隊的努力重點。像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等國,都在爭先恐后地發展各類隱形技術和武器裝備。
目前,隱形技術除運用于航空領域外,還向水面、水下、地面甚至太空方面拓展。如美國新研制的DDG-51驅逐艦,俄羅斯的“基洛夫”巡洋艦、德國的MEKO護衛艦等,在結構設計上都采用了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的措施;瑞典的維斯比級護衛艦還采用了全隱形技術,被稱為“海上隱形大王”。它在惡劣的海況下,被探測到的最遠距離只有13海里。目前,世界發達國家軍隊還非常重視隱形航空母艦和潛艇的研制。在導彈方面,日本空艦導彈、美國B-2轟炸機上的短程攻擊導彈都采用了隱形技術,使其具有了更強的突防能力。同時,為了提高陸軍的戰場生存能力,諸如坦克、裝甲車等隱形兵器也在大力研發之中。可以說,隱形技術在當代武器裝備上的運用,已呈現出了“遍地開花”之勢。
“隱形戰爭”就在我們的眼前
隨著隱形武器裝備陸續登上戰爭舞臺,它將使戰爭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并醞釀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隱形戰爭”。較之以往的戰爭而言,這種戰爭首先能減少政治和軍事上的風險。因為隱形武器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常??蓙砣プ匀绲卣归_攻擊等行動。既可有效打擊對方,又可有效保存自己,因而政治和軍事上的風險會相應降低。其次,會大大提高作戰效能。以往戰爭中,交戰雙方的作戰行動往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得不進行力量上的死拼。而采用隱形武器之后,可使作戰行動更加突然有效,使對手既無“招架之功”,亦無“還手之力”,因而作戰效能會大幅度提高。
總之,隨著隱形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和大量使用,隱形戰爭正大步向我們走來。國外軍事專家預言:到2020年,隱形武器會發展成系列化,真正的“隱形軍隊”、“隱形戰場”會隨之出現。屆時,隱形武器將會主宰未來戰場,新的“隱形戰爭”也將隨之而來。面對這種前所未見的“隱形戰爭”,我們只有積極應對,加快發展,迎頭趕上,才不會在它真正到來時束手無策,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