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 紛雜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呈現沖突和矛盾。入秋以來,泰國的政變和日本政府的更迭、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間諜風波”、朝鮮核試驗引起的全球反響、金融市場的無序波動,以及原油價格在持 續8年走高后的下挫 …… 讓世人目不暇接。但在眾多的沖突和矛盾中,伊朗 核危機始終沒有脫離過國際問題觀察家們的視野。
今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1個月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但伊朗拒絕決議規定的期限,并一直沒有中止鈾濃縮活動。而聯合國安理會至今尚未對伊朗采取“適當措施”實行制裁。相反,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朗“無視”聯合國決議卻拿不出對策之際,繼10日作出伊朗不會“在國際社會的壓力面前屈服退讓”的表態之后,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11日又發表演講說:西方想用一種空洞的威脅來迫使伊朗人民從自己正當的核權利上后退,他們無權干涉伊朗的核計劃,安理會同樣也無權干涉。
盡管內賈德上述擲地有聲的表態只是重申了伊朗在鈾濃縮活動上的一貫立場,但還是引起了關注伊朗核問題的分析家們的濃厚興趣,因為,內賈德是在有報道說,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和德國的代表近日將磋商針對伊朗采取制裁措施時發表上述講話的。
人們饒有興趣地注意到,內賈德在抨擊西方國家反對伊朗核計劃的立場的同時,也呼吁西方對伊朗采取友好態度。他指出,“現在是西方成為伊朗民族朋友的最好時機,我們希望對話與和平,并不想對任何人發動戰爭。” 內賈德似乎又把球踢給了西方。
伊朗的拖延分化戰略似已收到成效
分析家們認為,3年來伊朗一直在用拖延的辦法抵制和化解西方對其核計劃施壓。美國《華爾街日報》在一篇評析伊朗的拖延戰術的文章中說,它企圖通過作出保證來戰勝安理會,使其成員產生分化。它的保證是:也許將來某一天會舉行更多談判,作為回報,伊朗會在核道路上停下腳步。
針對安理會第1696號決議,8月22日伊朗在其公布的一份長達21頁的文件中表示:伊朗決不會中止鈾濃縮活動。令關注伊朗核危機的分析家們驚訝不已的是,西方的反應顯得很有耐心。當時,法國外交人士強調說:“我們的反應是有節制的,因為伊朗有向六國靠近的愿望。”
近日來,伊朗方面頻頻發表強硬表態,歐盟則再次強調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的歐盟高級代表索拉納4日強調,伊朗仍未同意六國提出的核心要求,即中止鈾濃縮活動,但伊朗核問題“能夠、也只能夠通過談判解決”。從索拉納的口氣中可以看出,除了談判,歐盟將不會接受其他選擇。法德兩國外長也分別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希望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想法。
與其他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相比,美國的態度無疑是最強硬的。但同一兩年前相比,美國的態度似乎也有所軟化。美國越來越意識到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只會弄得兩敗俱傷。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0日宣布,出于提升國際航空安全標準及保證乘客安全的考慮,美國政府正考慮允許向遭受美制裁的伊朗出售民航飛機零件。從美國政府的表態看,美國的立場似乎發生了某種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否另有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美國難以單獨制裁伊朗
關注伊朗核危機的分析家們指出,面對伊朗斷然拒絕安理會要求其中止鈾濃縮活動的聲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之所以一時無法對其實施制裁,是因為在如何處理伊朗核危機的問題上,布什政府不僅沒有與盟國形成一致意見,美國國內也意見紛紜,再加上俄羅斯和中國明確表示反對制裁伊朗。有媒體甚至將美國的“軍”:“除非你美國單獨對伊朗實施制裁。”
但華盛頓的外交人士稱,白宮實際上已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布什班子現在明顯分成了兩派——以國務卿賴斯為首的“鴿派”和以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代表的“鷹派”。后者主張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前者則試圖說服總統采取溫和立場,繼續以外交手段對德黑蘭施壓。
分析家們普遍認為,就眼前而言,美國是無法對伊朗實施制裁的。因為,伊朗還在美歐之間加緊展開分化攻勢,呼吁歐洲國家奉行“獨立而合理的立場”。不久前伊朗就內賈德與西班牙前首相岡薩雷斯舉行會談一事發布公告稱,內賈德在會談中呼吁歐盟擺脫美國的影響,稱美國人“只為自己考慮”,做事獨斷專行。這一攻分化勢似乎已取得一定成效。
分析家們同時指出,盡管有一點很清楚,即伊朗不會停止核活動,但從伊朗方面對聯合國決議的回應來看,伊朗還是立足于談判解決目前的危機。《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最近援引美一名高級官員的話報道說:很顯然“伊朗希望圍繞胡蘿卜的問題、而不是大棒的問題進行談判。”
這名美國官員說:“我們正踏上爭取制裁的漫漫長路。” 考慮到伊朗的決心如此堅定,要想改變伊朗的核野心既需要很長時間,又需要巧妙的戰術。一名歐洲資深外交官解釋說:“(我們)遠沒有獲得成功的把握。但在我們所有的選擇方案中,通過外交解決問題的途徑是最可能獲得成功的一個選擇。”(阿彭 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