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月9日剛剛出爐的《2008年國防預算請求報告》,提出了構建在一小時內,精確打擊全球任何目標能力的撥款項目。美國在斬首戰時間上做文章,背后深藏玄機。
針對國土縱深國家斬首對方戰略目標
如果將2003年以來美軍在作戰行動中采用過的若干新戰法聯系起來加以分析,或許能摸到美軍的脈門。與以往需要大量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來換取勝利的常規戰爭相比,美軍更喜歡打那種一槍打爆對手腦袋而不附帶任何其他損傷的“精確戰爭”。
這種戰法不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小,而且能達成速戰速決的效果。擒賊先擒王,如能在開戰伊始干掉對方重要領導人或者癱瘓對方指揮中樞,是美軍在時下作戰指導中的上上之選。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兩次祭出了“斬首戰法”這一法寶。以從肉體上消滅薩達姆為目的,對其本人進行了兩次精確打擊?,F代“斬首”戰,初露端倪。然而,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對薩達姆的兩次斬首都未成功。
已經退役的前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曾在其自傳中對美軍目前已有的“斬首”方法進行過形象的描述。概括起來,無外乎采用戰場監控獲取情報加空中精確打擊的方式。
在由衛星、無人機、地面特種部隊甚至安插在對手內部的線人獲取了目標的準確情報后,迅速調集在戰區附近空中待命的美軍戰機前往,飛行員在飛行中向精確制導炸彈注入目標方位數據。大約半小時后,炸彈落到薩達姆藏身地點。
美中不足的是,以已有戰例來看,美軍現有的斬首戰法,從發現目標到炸彈落下存在著半小時的時間差。就是這僅僅半個小時的時間,一個人步行可以走出3公里遠,如果乘汽車則幾十公里都出去了,這也就難怪美軍的炸彈會兩次落空。
因此,美軍對于那些有可能快速移動、時隱時現的目標,起了“時間敏感目標”這樣一個名字。意思是,晚了就打不到了。以美軍現有的能耐,半個小時似乎是其極限,而且這半小時是針對有限區域內的目標而言。如果距離增大,則時間還要成倍延長。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依托在伊拉克鄰國的軍事基地和在地中海、紅海、波斯灣上游弋的航母對伊拉克這樣一個面積不大的國家進行了抵近式的打擊。然而對于擁有龐大國土面積和深遠戰略縱深的國家而言,想照搬伊拉克的經驗談何容易。
因此,美軍提出了要在一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一地的目標,就是要彌補其目前“斬首”能力在時間和空間這兩個維度上的不足,使其能對任何國家的戰略目標實現可行的“斬首”。
采用先進潛射導彈一小時內精確打擊
在五角大樓提交的報告中,潛射型“三叉戟”導彈方案,被列在了醒目的位置。結合前不久披露的美軍希望為其戰略彈道導彈配備常規彈頭一事,我們似乎可以找到答案——為“三叉戟”導彈安裝常規彈頭,將其配屬在巡弋于各大洋中的美軍戰略潛艇上,對隨時出現的對手戰略目標進行“短、平、快”式的精確打擊。這也可以說是美軍立足現有裝備,實現新戰法的具體體現。
“三叉戟”導彈,是美國海軍現役的潛射彈道導彈。分為一型和二型。二型“三叉戟”導彈具備7400多公里的射程和120多米的打擊誤差。7000多公里的射程,潛射彈道導彈只需半個多小時就可以飛完。
而戰略核潛艇可以神出鬼沒地潛航于各大洋甚至是北極的冰層之下,對海外基地的依賴性很小。
這為美軍在對那些周邊沒有美軍基地的國家實施戰略打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美軍已經將現役中的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抽出來,重新改裝成可以大量搭載“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巡航導彈潛艇”。改裝完成后,每艘潛艇可搭載98到154枚“戰斧”。相比“三叉戟”的超遠射程,“戰斧”的射程雖然只有不到3000公里,但卻具有比“三叉戟”更高的打擊精度。
以其獨特的“地形匹配制導技術”再加上現在的GPS全球衛星定位技術以及末制導技術,可以實現對點狀目標的“點穴式”精確打擊。
美國人的如意算盤是,將“戰斧”的精確打擊能力和核潛艇的高度隱蔽性和獨立作戰能力來個強強聯合,對大多數國家的戰略縱深構成前所未有的空前威懾。
從當前來看,五角大樓想要實現一小時全球精確打擊,“三叉戟”和“戰斧”將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必須看到的是,五角大樓“一小時精確打擊”這一構想,絕不僅限于挖掘這些美軍現有裝備潛能上。
用一個概念來拉動整個美國國防科技的發展,保持美軍在軍事科技領域獨步全球的優勢,對任何現實的和潛在的對手,構成持續的軍事科技絕對優勢,才是其更為深遠的目的。
秘密準備早就開始為軍事變革鋪路
要想實現對地球任何一點進行一小時內的精確打擊,光解決了武器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無論“三叉戟”也好,“戰斧”也罷,要想精確命中目標,美軍就必須掌握任何潛在對手的精確地理坐標。
如果要打擊全球任何一個目標,意味著美軍必須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庫。對于這一點,美國其實早就開始做了。目前令眾多網友沉迷其中的Google earth軟件,不過是商業行為的小兒科而已,但卻反映出了美國人對全球地理資料掌握的冰山一角。
要想實現在一小時內發現目標、傳遞信息、判明情況、下定打擊的決心并實施打擊,美軍現有的技術裝備甚至是指揮控制體制都將面臨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一旦“一小時精確打擊”在國會獲得通過,五角大樓將有可能把這一項目變成一個“釣魚工程”,以此項目為由頭,一方面獲得大筆的預算對美國的戰爭機器進行一番脫胎換骨般的改造,另一方面也為其未來的發展設立一個可以觸及的目標,從伊拉克戰后的爛攤子中拔出腳來。
“一小時精確打擊”絕不是制造一兩件新式武器那么簡單的事情,而是五角大樓的一項系統工程。
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