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時代》周刊深入分析了美國的中東外交政策,認為布什政府犯下了5大致命錯誤,如今不得不自食惡果。
失誤一:忽視巴勒斯坦
《時代》周刊認為,布什總統2001年初上任后,一心想削弱當時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的影響力,導致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和平談判徹底破裂。
《時代》周刊說,布什總統上任后,美國不再扮演巴以之間關鍵的調解人角色,而是公開批評阿拉法特,支持沙龍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領土大肆興建猶太定居點。此后,新一輪巴以流血沖突愈演愈烈。
《時代》周刊文章說,由于巴以無法達成和平協議,以色列歸還其占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也變得遙遙無期,這也使得敘利亞相當失望。
失誤二:入侵伊拉克
2003年3月美國出兵伊拉克。布什政府做出這一決定是基于這樣的假設,即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正在尋求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將對整個西方世界形成致命威脅。
《時代》周刊還認為,布什當時相信,推翻薩達姆政權,伊拉克將在美國的打造之下,變成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樣板。布什政府制定了“大中東民主計劃”,雄心勃勃地開始“改造”中東。
然而,這一民主計劃在出發點就遭遇巨大挫折。伊拉克沒有變成民主樣板,反而由于教派暴力沖突頻發而滑向內戰邊緣,成為一個失效國家。《時代》周刊表示擔心,伊拉克的混亂局勢還可能滋生大批恐怖分子,他們從伊拉克出發,滲透到一些中小鄰國,利用那些國家的教派隔閡興風作浪,導致整個地區動蕩。
失誤三:錯誤估計伊朗
《時代》周刊說,布什2002年他的第一次國情咨文講話中,把伊朗、伊拉克、朝鮮三國列為所謂“邪惡軸心”國家。出于對伊朗的極度不信任,美國不能容忍伊朗發展核計劃,盡管伊朗表示本國的核設施將用于和平目的。美國早已對伊朗施加制裁,布什政府更是拒絕與伊朗政府直接接觸。
盡管如此,伊朗的核計劃依然不斷取得進展。美國的強硬態度沒能起到作用,不得不軟化立場,認同歐盟的接觸談判策略。與此同時,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在伊拉克掌權,同樣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在伊拉克問題上的作用得到明顯加強。
失誤四:挫傷以色列
《時代》周刊評論,如果說保護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主要的目標,那么從眼下的形勢來判斷,很難看出布什政府讓以色列的日子更加好過。
沙龍執政后期開始推行單邊撤離計劃,為此不惜脫離與自己政見不同的利庫德集團,另立新黨“前進黨”。然而,以軍撤離后,仍不斷有土制火箭彈從加沙發射到以色列,造成以色列人死傷。單邊計劃顯然并不是解決巴以問題的藥方。
此外,阿拉法特病逝之后,以色列和美國必須面對哈馬斯,這個被美以認定為恐怖組織的黨派在巴勒斯坦通過合法、民主的途徑當選并執政。
失誤五:疏遠全球穆斯林
也許這是布什總統的無心之過。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后,布什發誓要對恐怖分子展開“十字軍東征”。在許多阿拉伯人眼中,十字軍戰爭是基督教壓迫伊斯蘭教的宗教戰爭。盡管布什后來道歉,并再未使用這個敏感字眼,但錯已鑄成。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人士對布什政府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在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問題上的立場或心存疑慮,或感到憤怒。[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