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磁懸浮列車測試時撞車
事故現場遠景
吊車起吊列車殘骸
德國小鎮拉滕發生的世界首例磁懸浮列車撞車事故已過去兩個多月。《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獨家獲悉,事故的前期調查已基本結束,發生事故的磁懸浮高速列車試驗線被確定存在較大技術風險。
同時,原定在慕尼黑機場到市中心之間建設德國首條商業運行磁懸浮線路的決定,由于安全和融資等問題將再次擱淺。相關談判仍在進行中,掌握該技術專利的財團繼續以把部分磁懸浮技術賣給中國來威脅德國政府。
據了解,這一磁懸浮系統技術由磁懸浮高速列車國際公司(TRI)掌握并運營,該公司由西門子和蒂森克虜伯聯合投資組成。TRI官方網站上對該系統的介紹是:“地球上最安全的交通系統”,其安全性是飛機的20倍,是傳統鐵路的250倍,是公路交通的700倍。
但是,拉滕小鎮的事故對高速磁懸浮的安全性提出了強烈挑戰。
有人為失誤也有技術風險
9月22日,在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埃姆斯蘭縣拉滕鎮的磁懸浮高速列車試驗段,一列磁懸浮列車與一輛維修機車相撞,導致25人死亡,10人重傷。
事故發生之初,事故調查人員稱,列車調度中心的操作失誤可能是事發原因——調度中心在允許列車發車前,應該知道磁懸浮線路上有一輛維修機車,因此列車不應該獲準發車。
接著,德國聯邦政府和擬建中的慕尼黑磁懸浮項目所屬的巴伐利亞州政府共同委托組建了一個專家調查組,對事故原因和技術風險進行了一次獨立調查鑒定。該調查結果將直接決定談判本已接近尾聲的慕尼黑磁懸浮項目是否最終上馬。
調查組詢問了事故發生時,列車調度中心僅有的兩位在崗的值班人員,以及事故中幸存的一位列車操作人員和兩位維修機車上的操作工人。
調查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為期8周的前期調查已基本結束,雖然最初認為人為失誤是此次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但此次調查發現,該試驗線的確存在較大的技術風險,尤其是其安全控制系統明顯缺乏防撞擊自動閉塞功能。此外,列車上也沒有緊急逃生裝置。因此,遇到類似的危急情況,如何將乘客從四五米高的軌道上營救下來是一個大問題。他說,如果將目前的試驗線廣泛推廣到城市交通體系中,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這位專家還表示,磁懸浮列車的驅動機制一般能確保列車之間不會發生追尾或撞擊事故,但列車和軌道上的維護機車的驅動機制不同。因此,需要另行增加其他保障機制,例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他說,埃姆斯蘭事故標志著高速磁懸浮技術的一次重大挫敗,雖然試驗線不能代表德國最先進、最完善的技術裝備,但該技術的持有者必須從中吸取教訓。
兩大問題:高速和通訊
另一名德國軌道交通專家、調查組成員赫姆特·霍薩普費爾(Helmut Holzapfel)教授也表示,該試驗線采用的系統基本上是安全的,但最顯著的問題是高速——一旦列車以500公里的時速行駛時遇到障礙物的撞擊,那么就像是“遇到了一枚炮彈”。
“列車高速行駛在這條高架軌道上,任何人把障礙物放在軌道上都將導致悲劇的發生。”霍薩普費爾透露,專家們已對該系統如何防范恐怖襲擊進行了探討。
他還說,這條高速磁懸浮試驗線最致命的弱點是自動駕駛——駕駛艙內沒有駕駛員,也沒有應對前方障礙物的停止運行系統。“如果試驗線的裝備和技術更完備,這一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他舉例說,與列車相撞的維修機車上的工人并不能接聽到列車和控制中心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內容。如果可以,他們就能及時避開撞擊。
據悉,調查組發現,維修機車在軌道上的位置,曾經很清晰地在控制中心的顯示屏上出現了至少兩次。即使維修機車的位置如此容易看到,列車操作人員卻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剎車。列車操作人員在調查中還表示,曾經試圖聯系維修機車,但都沒有聯系上。
慕尼黑商用項目受阻
埃姆斯蘭縣的這條高速磁懸浮試驗線從1983年開始運營,但高速磁懸浮在德國國內卻一直沒有找到買家。雖然對于此項技術的運營,全世界有無數的提議和設想,但投入商用的運營線僅有中國上海浦東機場至市內的往返線。
2005年11月,德國政府決定至少要在國內修建一條磁懸浮線路(或在北威州,或在巴伐利亞州)。德國政府和巴伐利亞州政府一直在商討慕尼黑磁懸浮項目的融資問題,這一線路長約37公里,預計需投資16億~18億歐元,原定今年秋季要對是否投建做出最后決定。
蒂森克虜伯的董事奧拉夫·伯利恩(Olaf Berlien)曾在埃姆斯蘭事故發生前一周表示,德國必須在未來一年半決定是否使用高速磁懸浮技術,如果屆時慕尼黑項目不能立項,他們將把此項技術專利賣給中國。
但埃姆斯蘭事故發生后,慕尼黑項目再次陷入僵局。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夫岡·蒂芬澤在同相關國際財團商議后表示,項目的決策時間表將再次推遲,“安全問題才是我最優先考慮的。”
慕尼黑市市長伍德也指出,擬議中的慕尼黑項目在城區有3公里長的地下線路,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也缺少防火預案和救援預案。
巴伐利亞州交通部長厄爾溫·哈伯(Erwin Huber)則說,埃姆斯蘭事故發生后,有關方面已經提議在慕尼黑項目中使用更為新式的安全系統,該安全系統將對整條軌道進行電子監測,但整個工程的造價也將隨之升高。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說,埃姆斯蘭悲劇是一次工程災難,高速磁懸浮多年來象征著德國的技術優勢,一旦此項技術被認為有潛在危險,那將很難找到政府買家和商業支持者。
他還說,事故發生后,由于慕尼黑項目的融資額被再次提高,目前反對聲已明顯占了上風,該項目很可能像此前的柏林-漢堡項目一樣被放棄。德國曾在1994年計劃建設29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線路來連接柏林和北部城市漢堡。但該計劃在爭論了8年之后被棄用。(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艾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