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進入基因超人時代 技術攻克遺傳病創造出凡人和超人 基因技術攻克遺傳病的同時也創造出新的階級對立——凡人和超人 自從3年前科學家們繪制完成人類基因圖譜,普通人就開始從DNA的角度思考人生未來。基因技術正在改變人類進化的方式!今年10月30日,英國一對“設計嬰兒”的降生,昭示著轉基因人類正式從科幻變為現實。美國28%的夫婦利用基因技術使孩子免受遺傳病威脅,隨著科技的發展,除了健康的考慮,他們未來還可以選擇讓孩子更漂亮、更聰明。 只要有條件,所有父母都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個起跑線如今提前到了受精卵階段。這些經過基因改良的人類,天生在各方面“高人一等”。他們會成為未來的統治者嗎?而這正是霍金的憂患。 家族詛咒基因測試技術阻斷百年遺傳病 時間追溯到1895年,一名年輕的女裁縫,保羅·格羅絲,感到恐懼無助。她當時對所謂的DNA雙螺旋結構和人類基因計劃一無所知——因為這些科學發現都發生在遙遠的未來。但是她知道一種可怕的疾病——癌癥,這種疾病折磨著她的整個家族。在當時,格羅絲被預言會年紀輕輕便死于癌癥。因為她整個家族的成員,幾乎都死于大腸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醫生認為她也不例外。但是,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病理學家阿爾達德·沃斯博士的治療下,格羅絲打破了家族詛咒,她說:“我現在很健康,雖然醫生們都認為我會早夭。” 據12月11日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報道,如今,100多年后,格羅絲的后代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基因測試。一個簡單的血液測試,他們就能清楚地審視自己的DNA,看看自己是否健康,同時看看自己是否攜帶致命的突變基因——這一基因折磨了他們家族幾十年。阿米·邁肯,現年38歲,她的曾祖母蒂莉是保羅·格羅絲的妹妹。邁肯決心搞清楚自己以及孩子是否有危險。2002年,她得到答案:陽性。邁肯說:“這改變了我的人生。”之后,她每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基因測試技術也在改變著醫藥領域。自從3年前科學家們繪制完成人類基因圖譜,人們就開始從基因的角度檢查自身健康。人們知道了基因是如何影響自身健康,并且改變了認識、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式——基因技術甚至可以預測疾病。現在,基因測試技術已經可以預報1300多種疾病,包括囊性纖維化和血友病。隨著基因測試越來越廉價且快捷,研究人員著手將之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2型糖尿病,阿爾茨海默氏病、心臟病和抑郁癥等。假如科學家們的預測正確,2010年基因技術將能夠應用于這些疾病的治療當中。 革命前沿 從受精卵階段洞察整個生命未來 測試呈陽性不是說你一定會得病,但卻給你發出預警。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協會的主管,弗朗西斯·科林斯博士說:“我們處在一場革命的最前沿。” 如今,基因測試技術甚至被應用到了人類生命的最初階段。夫婦假如計劃生孩子,他們就先做孕前檢查,看看自己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孕檢的29個項目中,大部分都和基因缺陷有關。 對于嘉娜和湯姆·摩納哥夫婦來說,孕前檢查對孩子的一生,有著巨大的決定作用。那是2001年,他們的第3個孩子,3歲的斯蒂芬,看上去一直都蠻健康的,卻突然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和腦水腫等癥狀。經診斷,他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異戊酸血癥。這是一種遺傳性先天代謝疾病,屬于有機酸血癥的一種。而這種遺傳病,以前并不包含在孕前檢查項目中。因此,摩納哥夫婦一直都不知道,身體非常健康的自己,居然攜帶有這種罕見的遺傳病基因。 當嘉娜再次懷孕的時候,她做了amnio檢查,醫生發現胎兒也攜帶有致病基因,因此,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給予藥物治療,并調配飲食以保證新生兒的健康。如今,斯蒂芬已經9歲了,卻還不能走路、說話和自己進食,而他的妹妹卡羅琳,也已經4歲了,雖然也攜帶致病基因,卻由于防治及時,一直活得非常健康。基因測試,用嘉娜的話說:“給了卡羅琳一個斯蒂芬未能擁有的未來。” 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將接受基因測試。如今,測試覆蓋的疾病種類不多,病患群體不廣,僅占整個診斷病例的3%-5%,但這種沖擊對于單個病人來說是無比巨大的。因為,人們將有可能預先發現疾病,避免患病。密歇根大學的斯蒂芬·格魯伯博士說:“基因測試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意義深遠的洞察力。” 無知是福何必為幾十年后的病痛惶惶不可終日 基因技術,雖然為人類帶來福音,但不是每次都能解決問題。 密歇根大學的基因技術顧問,溫蒂·烏爾曼森老師,在為醫學學生們講課時,演示了兩組幻燈片:一組是《無知是福》,另一組是《知識就是力量》。因為她認為,基因技術有時會陷入倫理道德困境,而且會給某些患者帶來黯淡的人生——例如,有些人檢查出自己攜帶了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致病基因,是潛在患者,而這種疾病,即使檢測出來,也無法預防或治療,那么他將心灰意冷,惶惶不可終日。其實,阿爾茨海默氏病或亨廷頓氏病一般在人50歲之后才會發病,但預知的人將在年輕時就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 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的莎娜·馬丁就是一個代表案例,她決定,絕不做基因測試。莎娜幼年時目睹了母親黛博拉患亨廷頓氏病的窘境,因此她不想知道自己是否也攜帶了這種致病基因。莎娜是一個健身教練,她年輕、強壯、健康——她不愿打開自己基因的潘多拉盒子。莎娜說:“假如測試呈陽性,我不知道我將如何應付,假如測試表明我是健康的,我也不會更快活,那(基因測試)將給我的人生籠罩上一個真正的陰影,一無所知讓我活得更加舒服。” 不過,有些人可不能活在不確定中,斯蒂芬妮·沃洛特就是一例。她的家族有亨廷頓氏病病史,她的曾祖父及其三名兄弟,都是死于亨廷頓氏病的并發癥。因此,斯蒂芬妮希望知道自己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她說:“我一知道有這種檢測方法,就立刻去檢測。”2000年8月,經過全面的基因測試后,斯蒂芬妮和姐姐維多利亞一起去查看了檢測結果:陽性!斯蒂芬妮說:“這就好象是電影《駭客帝國》中的一幕,所有的一切都靜止了,然后又開始移動。”她今年已經35歲,卻依然單身。維多利亞的檢測結果是陰性,她說她希望陪伴妹妹走完今后的人生路。斯蒂芬妮已經開始接受治療,有時候她充滿信心,有時候又惶恐不安,但是她說:“大部分時候,我還是很高興自己先知先覺。” 商人攪局 在線基因技術服務繞過法律壁壘 基因測試僅僅是基因革命的一小部分,下一個目標是使用基因療法徹底攻克各種遺傳病。哈佛大學的魯多夫·坦茲教授目前正利用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Hap Map)來追蹤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基因突變。 隨著科技的發展,商業也緊隨其后,如今,專業的基因測試往往局限在某些特殊門診,但是互聯網上卻出現了很多在線基因測試公司,提供DIY式的基因測試。“DNA指導”就是這樣一家在線公司,它成立于2004年,公司CEO賴安·費蘭說,這個網站就象一間“虛擬基因門診”,基因測試簡單得就只需遞交一張表格,費用約為200到3300美元,不論你在全球任何地方。“DNA指導”只提供咨詢服務,在測試結果出來后,不會賣給你任何藥物,也不提供治療方法。不過其他的公司就沒這么謹慎了,他們的測試服務只是配角,之后推銷藥品和治療方法才是主要業務。專家稱這些公司需要更加謹慎。位于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醫學中心的亞當·沃夫博格博士說:“這些公司在打擦邊球,在身體檢查和藥品推銷之間已經,界限已經非常模糊。” 設計嬰兒倫理尚在論證,技術已經先行 人們不僅關注自己的健康,還希望把遺傳病從家族中剔除出去。今天,利用一種叫做“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診斷”(PGD)技術,即使是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夫婦,也能生出健康寶寶。但是這種方法非常昂貴,動輒數萬美元,因此尚未大面積推廣。但是,美國遺傳和公共政策中心最近針對生育門診的一項調查顯示,28%的夫婦利用PGD技術來避免成人病,例如乳腺癌和亨廷頓氏病。 卡里和提姆·貝克就是其中一例。卡里的祖父死于亨廷頓氏病,她的母親也于1999年被確診為亨廷頓氏病,因此,她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證自己孩子的健康。如今,她的一對雙胞胎,布魯克林和利瓦伊,不用再擔心會患上同樣的疾病。提姆說:“我們非常高興,因為我們做了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保證他們(孩子們)不再經歷這一切。” 英國西倫敦奇斯威克市格林斯曲特夫婦都攜有囊腫性纖維化遺傳基因,為了避免生育的后代也攜帶這種病變基因,38歲的妻子凱瑟琳通過PGH基因篩選技術,利用健康的胚胎懷上了一對雙胞胎,今年10月30日,這對孿生“設計嬰兒”終于順利降臨到了人世,但也引起了巨大的倫理爭議。 現年38歲的凱瑟琳·格林斯曲特和41歲的丈夫杰姆是英國西倫敦奇斯威克市人,夫婦倆都攜有一種囊腫性纖維化遺傳基因,他們此前生下了一對5歲的雙胞胎威廉和莉茲,而莉茲被診斷出患有囊腫性纖維化疾病,該疾病可以引起呼吸困難,縮短壽命,現在莉茲每天要服用16粒藥片,接受兩次30分鐘的物理療法。盡管威廉還未患上這種疾病,但他可能也像父母一樣攜有這種缺陷基因。然而,凱瑟琳和丈夫杰姆還想生育更多的孩子,為了不讓其他孩子也遺傳他們的缺陷基因,凱瑟琳決定在倫敦蓋爾醫院接受試管受精,通過一種被稱為PGH的最新基因篩選技術,生育出不帶缺陷基因的“設計嬰兒”。據悉,通過PGH基因篩選技術,醫生們可以探查出6000種疾病基因。今年初,醫生通過篩選技術,將幾枚不攜帶囊腫性纖維化基因的健康胚胎植入了凱瑟琳的子宮內,凱瑟琳很快就懷上了一對雙胞胎嬰兒。 今年10月30日,孿生“設計嬰兒”弗里迪和托馬斯終于健康地降臨到了人世。38歲的母親凱瑟琳說:“我們全家人都為弗里迪和托馬斯的到來感到高興。我不想通過普通的試管受精手術懷孕,是因為我不想懷上一個帶有囊腫性纖維化基因的嬰兒。知道新生嬰兒完全健康,我們真的松了一口氣。” 據悉,倫敦蓋爾醫院先鋒性的PGH基因篩選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該技術包括從3天大的胚胎中移除一個細胞,并對細胞中的DNA進行分析,再和父母的DNA進行比較,以確定胚胎是否攜帶父母的缺陷基因。那些不帶缺陷基因的健康胚胎將會被植入母親的子宮中。 倫敦蓋爾醫院遺傳學顧問護士拉什沃德說:“我們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作為歐洲最大和最先進的醫學中心之一,我們希望將來能夠幫助更多的夫婦。” “設計嬰兒”雖不是克隆嬰兒,但仍然面臨巨大的道德挑戰。《設計嬰兒》一書的作者羅杰認為,孩子同我們一樣,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應該成為設計的對象,我們也沒有資格成為設計者,因為設計標準我們無權去定奪;孩子的獨特性同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這種獨特性首先就體現在其出生時候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上。 超鼠啟示經過基因改良,天生智力超群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幻想,很多幻想都成了現實。 我們正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人類在最近10年的科學發現超過了過去的5000年。科學的進步為人類提供了樂觀的理由:很多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 一只“超鼠”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制造另類“超人”的福音。然而,科學的進步是一把雙刃劍。 人人都想使自己變得更聰明,這是人類古老的夢想之一。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廣義的社會學范疇的問題,人們很難將它當作一個醫學問題來看待。但在今天,生命科學的發展使之成為一個醫學問題了,基因工程的探索有可能使人類的這個夢想成為現實,美國科學家們最樂觀的預言是:到2025年,基因改造可以使很多人變得更聰明。這福音來自一只“聰明的老鼠”。普林斯頓大學的分子生物實驗室里有一只體態嬌小的小動物,它不斷地爬上鐵欄桿,或鉆進地上的木頭縫里,有時啃東西,有時睡大覺。這是一只普通的小老鼠,然而它卻具有其同類無法比擬的智力,猶如愛因斯坦之于人類一般。這是一只“超鼠”。 這只老鼠的名字叫“道奇”,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學東西學得更快,記憶維持的時間更長,對于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這只“超鼠”是由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共同研制出來的最新產品,他們將NR2B基因導入“道奇”腦內,“道奇”的記憶就比其它同類活躍得多,顯得比一般老鼠聰明得多。其中有一個實驗是這樣的:給“道奇”一個塑料盒子,第二天又給它另外一個塑料盒子,它就會在其上面嗅來嗅去,知道這個盒子與腦子里記得的前一天的盒子不同。而一般的老鼠的反應很平淡,都以為就是前一天的那一個。 如果僅是提高老鼠的智商,那么眾多科學家聯手完成的這項實驗也就不至于如此轟動了。更讓人激動不已的是,這些科學家在權威的《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向人們描繪了如此美妙的前景:“實驗結果表明,利用基因改造這一生化手段增強哺乳動物的智力是可行的。”這似乎意味著,用不了多久,假使您覺著自己不夠聰明,就可以通過基因治療來進行補救了。記憶是大腦活動的中心。一個人聰明與否與記憶力的強弱有很大關系。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神經病理學家發現了大腦里面一種被稱為NMDA的物質,它隨時準備接收信號,對于記憶和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表明,缺乏這種物質的動物會產生學習和記憶的障礙。在NMDA中,有一種名為NR2B的成分,它在幼小動物身上特別活躍,但對于成熟后的動物影響較小。以普林斯頓華裔科學家錢卓為首的研究人員在此領域邁進了一大步,他們對名為NR2B的NMDA復合物展開了集中研究,并最終培育成了這只名叫“道奇”的“聰明鼠”。 除非我們擁有完整的世界秩序,否則就會有人在某地設計出經改進的超級人類……我不是在主張人類基因工程。我只是說,這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們得考慮如何應付它。 ——霍金 這只基因改良后的“聰明鼠”在生理上與一般老鼠毫無二致,改良之后也沒有疾病和其它生理異常現象。這一點備受醫學界關注,因為NMDA分子遍布大腦,對大腦的學習與記憶功能至關重要。 由于“聰明鼠”的NMDA分子與人體幾乎完全一致,因此錢卓醫生相信NMDA分子很可能在人類大腦內也將發揮同樣的功能。基于這種認識,不少醫商都相中了錢卓醫生的研究,而普林斯頓大學已為“聰明鼠”培育技術申請了專利,有意進行商業開發。 “聰明鼠”的商業價值是不言而喻的。10年前,假如有人說通過改造大腦的分子形態促進人的智力,很多科學家會認為是瘋話,但現在情況變了。盡管錢卓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并沒有覺得他們發現了決定人的智力和記憶的獨一無二的關鍵密碼,但他們堅信可以從生理的角度探索使人變得更聰明的方法。這應當說是一種合乎理性的信念。“聰明鼠”的問世意味著人類在探索基因對大腦思維作用的領域邁出了一大步,而且這肯定不是最后一步。 實際上,錢卓不是第一個發現與智力有關的基因的人。1997年,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的行為遺傳學家羅伯特·普洛明教授聲稱分離出了與人類智力相關的特定基因。他把兩組智力水平中等的兒童的DNA(脫氧核糖核酸)與美國一個夏令營中的高智力水平的兒童的DNA相比較,發現聰明兒童擁有更多的IGF2R基因。普洛明的研究為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在神經系統科學研究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錢卓的研究成果和普洛明教授的發現相互印證,也為基因技術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形象的例子。 科學家們預言,在21世紀的前1/4時間里,很可能會出現使人變聰明的針劑和藥片,這就不是“補腦”的問題了,而是“換腦”的問題,這些基因藥物的普及會使愚笨者變聰明,使聰明者更聰明,作為一種極端,也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智力超常的“超人”。 基因超人孩子的人生起跑線從受精卵開始 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目前人類已經能夠輕松改變胎兒的某些生理特質,如性別和健康狀況;而且,在并不遙遠的未來,技術能夠做得更多。一旦有了這種可能,有條件的家長都會不遺余力去嘗試,因為,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目前,這種人生競賽從胎教開始,未來,則從受精卵開始。 設計性別——這是最簡單的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設計領域”。如果你已經有了3個兒子,是不是想要1個女兒?或者有了3個女兒,想要1個兒子?在很多國家,做父母的已經對孩子的性別做出選擇,最普通的方法是墮胎。在一些國家,由于重男輕女,結果導致男女人數不平衡。但是,墮胎并不是選擇嬰兒性別的唯一方法,現在最先進的手段當數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準確度達到100%。選擇嬰兒的性別牽涉到道德方面的問題。有人反對性別選擇,理由是這種選擇會加深性別歧視以及性別刻板形象,這是一個道德上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是,讓父母選擇子女的性別,而不是自然出生,會改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 設計健康——一個人,還沒有出生,醫生們就知道他不會患上哪些疾病。這聽上去太神奇了,但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讓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而這正是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創始人的初衷。包括英國在內的少數國家之所以已經為這項技術開了綠燈,原因就在于只有它才能解除有遺傳疾病父母的痛苦。比如那位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遺傳性眼癌)的母親,如果她通過正常途徑懷孕,孩子很有可能在出生后就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并可能因此失明。但他們夫妻選擇使用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事先對存在眼癌的基因進行篩選,而后將不受這種遺傳疾病影響的受精卵植入這名婦女的子宮,就可以生下健康的寶寶。目前,大約45種不同的遺傳性異常可以在胚胎被植入子宮前檢查出來。隨著科學家在繪制人類染色體圖方面的進步,這種可能性還會成倍增加。 設計長相——盡管選擇嬰兒頭發或眼睛顏色的技術目前還不存在,但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倫理學主任卡普蘭認為,這些技術很快就會出現的。他說:“‘設計嬰兒’正大步向我們走來。我們需要立即展開辯論,以確定道德界限。”“設計嬰兒”雖然不是“克隆嬰兒”,但它仍然面臨巨大的道德挑戰,而“設計嬰兒”的出現,靠的是飛速發展的人類遺傳基因技術。科學家從研究人類染色體組——遺傳基因開始,深入探討遺傳基因在決定新生兒外貌和性格特征時所起到的作用。人類染色體圖譜之謎解開后,科學家就可以進一步解釋每一個染色體的作用及功能,“設計”寶寶就會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了。 設計智商——這可以說是胚胎植入前診斷技術的“最高境界”,也是“天才基因”或曰“智因”在科學界引發的最激烈的爭論:如果“天才”或“庸才”真的是與生俱來的,那么社會上和政策上應該怎樣加以對待呢?如果“天才”可以設計,各國政府是否可以為這種設計開綠燈。 這一爭論是由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引起的。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發現了決定人類智能的基因。這項發現意味著科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測試新生嬰孩的智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分析了200名在智力方面突出的小童的遺傳基因DNA(脫氧核糖核酸),他們將這些資料與普通小孩的遺傳基因比較,發現兩組小孩的遺傳基因有明顯分別。科學家相信超過一個以上的遺傳因子決定一個人的智力,他們下一步將研究這些“智因”到底有什么作用。 其中一個理論是,“智因”協助制造將信息由腦袋的一部分傳送到另一部分的神經細胞。“先天稟性”或“后天培育”一直是左派同右派政界人士爭論不休的議題。一些學者擔心,發現“智因”后,人們將會濫用這項科技,透過基因工程“設計”天才嬰兒。 霍金憂患人們必須考慮如何應對一個超人統治的世界 完善的基因技術可以促進生物向著更有利的方向進化,與自然選擇壓力下生存競爭實現的進化并不相互抵觸,也不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消亡以及人類的毀滅。人類基因組織倫理委員會提出,改造人類基因、使“良好的”特征遺傳下去,這種做法的益處與安全性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有可能給人類后代帶來危險,在倫理上也是不可接受的。 創造超人與創造克隆人是同一技術的不同分支或深入,因此早就有人在擔心基因工程可以創造超人了,盡管超人還沒有出現。 用不著統計,絕大多數人都擔心超人的出現。但是話說得最多和最有分量的是被譽為愛因斯坦接班人的霍金。1998年年初,英國著名科學家、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基因工程和生殖技術已經使人類能夠創造出在體能和智力上遠遠高于其他人的“超人”,由他們來統治世界也并非是一種幻想,而可能是一種現實。因為“除非我們擁有完整的世界秩序,否則就會有人在某地設計出經改進的超級人類”。 后來霍金又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間反復重申這樣的話。他在回答“生物醫學家是否有權扮演上帝的角色,而且如果發展經改進的人類會不會對未經改進的人類造成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這一問題時一再強調說:“我不是在主張人類基因工程。我只是說,這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們得考慮如何應付它。”再后來擔心超人的出現就成為霍金預測未來的一個著名話題。毫無疑問,這個問題也成為所有現代人的一塊心病。 目前技術 基因篩選基因植入設計優秀嬰兒 基因篩選技術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PGD) 主要適用于夫婦雙方或一方患有遺傳疾病,不想擁有一個有先天缺陷的孩子。 醫生首先對婦女進行人工授精。在實驗室里,受精卵產生許多胚胎,然后,科學家從它們當中提取一個做基因檢測,篩選后再將那些沒有遺傳缺陷的胚胎植入婦女子宮里,以達成優生優育的目的。 PGD技術1989年由英國的哈默史密斯醫院溫斯頓爵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成功。全球第一例通過這一技術培育成功的試管嬰兒2000年在美國誕生。此后,全世界陸續有1000名嬰兒通過PGD技術降生到這個世界,絕大部分都發生在“設計嬰兒”早已合法化的美國。此外,法國、西班牙也已對這一技術的應用予以放行。 植入前遺傳單套型定型分析技術(PGH) 基于PGD技術發展而來,是利用DNA指紋分析來偵測胚胎中是否有基因缺陷,會否在日后患上各種遺傳疾病。這項檢測方法也只能透過試管受精的方式檢查胚胎,進行篩選,在確定胚胎沒有帶遺傳基因缺陷后,才會把健康的胚胎植入母體內孕育。其較PGD技術更先進的地方在于,可以檢測出6000種不同情況,而檢查誤差率可以低于1%。 基因植入技術 除美國之外,此技術在各國都遭到禁止,因此尚未有真正應用于設計嬰兒。基因植入技術主要也是將一對夫婦分別提供的精子、卵子形成的受精卵抽出干細胞進行培育,然后,借濾過性病毒為載體將攜帶的新基因植入培育的干細胞內,分組培養,最后,將成功融合了新基因的干細胞的細胞核與母親提供的卵子的細胞質融合,植入母體內,就大功告成了。 這種技術的關鍵一步在于植入的新基因,既然技術上已經能做到植入新基因,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植入什么樣的基因,理論上說,可以植入牛的基因,造出“牛人”,甚至是豹的基因,成就“飛人”。 未來技術 體貌智能都能改變可無病痛 超級嬰兒可“百病不侵” 專家稱,在25年內,科學家將知道更多基因和疾病之間的聯系,通過更改某一種基因的遺傳密碼,將胚胎中的缺陷基因除去,就可以讓新生兒永遠避免某種疾病。從理論上說,科學家可以創造出能夠抵擋所有疾病的“超級嬰兒”。 都可以生金發碧眼嬰兒 當科學家了解人體每種基因的用途后,就可以通過更改胚胎中的相關遺傳密碼,改變新生兒的頭發顏色、眼睛顏色,讓黑發、褐發的夫婦也能生出金發碧眼的嬰兒來。 智商愛好可先天設定 隨著基因改造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父母們將可以選擇嬰兒的智力等級或愛好,如果父母希望自己將來出生后的孩子擁有音樂天才或圍棋天才,那么科學家只需對胚胎中的相關基因進行改變,就能讓這些父母的愿望實現。 專家擔憂 基因技術將致基因競賽社會分化 人類對基因技術了解越多,就越擔心基因改良若得到大規模應用就等于是打開潘多拉的盒子,釋放眾多的魔出來。 可能會產生基因歧視 如今,大約5%的美國人是亨廷頓氏病的潛在患者,他們擔心,一旦測試出自己攜帶這種致病基因,那么工作機會、醫療保險都將隨之化為泡影。雖然,如今還沒發現這種潛在疾病歧視案例,但誰能保證,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和基因測試的普及,未來不會出現這種歧視呢?雖然美國如今有很多的反歧視法案,但專家認為,國會需要制定和通過一部《基因信息反歧視法案》。 科技革命必須被現實緩和,未來并不總是激動人心。也許,在并不遙遠的未來,我們會排隊到醫院去,交出血液樣本,拿回我們的個人生物圖表。Collins說:“這將是令人驚駭的一幕。”交出你的DNA。 沒有遺忘功能未必好 對于現有基因技術的發展以及未來技術的走向,科學家產生了許多憂慮。有人認為設計嬰兒的出現與普及,將會降低人類的多樣性。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基因改良技術來設計自己的孩子,那么將來每個孩子都會變得“超級聰明”,每個人都會相似,世界上將出現許多相同類型的人,人類將再沒有多樣性。也可能使世界變得更加富有競爭性。由于較高的身材與較高的收入有聯系,而身高顯然又有基因方面的原因,那么可以想象,人們大多會選擇生育身材較高的子女,結果可能引發一場基因上的“軍備競賽”,致使孩子們的身材越來越高,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消耗,因為人類體型增大,消耗越大。 同時,科學家還有更深一層的擔憂,如果只有富人才有條件才能夠享受這種昂貴的基因改良技術,那么這一科技將會讓人類社會更趨分化。 也有專家考慮得更為細致,關懷到了心理和人性的層面:“人人都聰明,個個都記憶力超強,你可以說這是一件好事。”專家分析,“但是,遺忘是人類的自然天性,假如大腦發達得失去了遺忘功能,對于那些強奸的受害者和有戰爭創傷的人來說,未必是什么好事。” 當人的記憶空間有限度時,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遺忘掉許多東西,遺忘很多時候能給人帶來安寧,它可以清除某些不好的不值得的記憶,讓人關注更重要的事情,思考一些更重要的問題。 目前來說,設計嬰兒只能用于規避某些遺傳病,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隨著人類讓子女贏在起跑線上的利己愿望,科學家所擔心的很有可能會成真。 預想未來 超人社會的明天會更好? 科學的進步是一把雙刃劍,在基因技術日新月異的同時,問題也是層出不窮:細胞的植入會否導致記憶功能的變化?新的基因“闖入者”會不會誤導或刪改舊有的記憶,會不會附帶外來的不好的信息?假如智力的改良只是少數富人的特權,那么,如何看待這種新的社會不公平?假如作為父母,你沒有足夠的財力想辦法給孩子“改良基因”,孩子長大以后會不會埋怨你剝奪了他發展的機會?假如你真的給了他“智能”,孩子將來會不會覺得你侵害了他的天賦本性,他不要活成那個樣子?假如“基因改良”像感冒藥一樣普及推廣,人人都成了聰明人,那么這個世界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一位對自己容貌非常自信的美麗女士寫信向大文豪蕭伯納求婚,說:“如果以后我們的孩子能集我的長相、你的智慧于一身,那將是多么完美的組合!”蕭伯納回信說:“如果孩子繼承了我的容貌、你的智慧,怎么辦?” 英國著名醫學雜志此前發表的一篇論文說,母親體內的遺傳因素對子女智力的影響遠高于父親。德國媒體最近刊登的文章指出,漂亮母親的子女更多地繼承了父親的外貌特征,當父親長相一般時尤其如此。由此看來,蕭伯納是有道理的。而基因改良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細胞移植可以使人變得更健全。基因技術的發展使人有可能擁有一個全新的身體、全新的大腦。 想象一下,在不遠的未來你可以擁有一個完美的寶寶——他是按你的意愿被“設計”出來的“超人”,那他會是什么模樣,那個社會會因有無數“超人”的存在而更美好? 科幻作品警醒人類 人類對超人的想象、渴望和懼怕早已一一體現在科幻影視作品中。美國電視劇《末世黑天使》(Dark Angel)設想人類面臨黑暗末世,18歲的女主角麥斯是轉基因人,她的基因經過修正,不含任何“垃圾DNA”。(“垃圾DNA”是那些科學家尚未發現其作用的人類染色體及基因組中的DNA片段,過去認為他們沒有用,只是為了填充基因間的空缺,故有此一名。目前,人體中大約有97%的基因組屬于“垃圾DNA”范疇。)麥斯擁有遠超常人的體魄、視力、聽力、記憶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她是美國秘密制造的基因超人。 這部電視劇構造出來的世界還只是將這種基因改造過的“超人”定為其中的少數,大多數人還只是凡人,然而,超人的存在是政府特意制造出來的工具,雖然麥斯等人后來尋求逃脫政府控制,在黑暗的末世為民除害,仍然逃不脫強權的追捕。這是在隱喻著“超人”是異數,要受掌握權力者的控制。我無法想象,如果我成為異數,要接受并適應自己與大部分人不一樣,要逃避強權,在夾縫中生活,會有何等幸福可言? 而好萊塢1997年的電影《變種異煞》(Gattaca)更是想象出了和基因技術未來發展相“匹配”的“超人”社會:未來的人類為求完美,把胚胎交由生物技術掌管。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正常人,沒有這道程序自然分娩的孩子則被視同“病人”。在這個未來世界,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再是充滿未知。當一個生命剛剛誕生(甚至在他剛剛可以被稱作生命之時),他的人生就已基本確定,除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非基因因素出現。人們歧視有缺陷基因的人,命令基因有缺陷的人只能去洗廁所。基因正是決定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卑賤是超人還是凡人的因素。這部電影是在批判唯基因主義,那正如人類社會存在過的唯血統主義。遠自古埃及法老皇朝中的兄妹通婚,近至納粹德國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以及制造所謂純種的雅利安嬰兒,為的都是保持所謂純正的、優秀的血統,血統是決定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卑賤是強人還是凡人的因素。 富人才能做超人 想想看,如果“超人”時代真的來到,父母們將像在餐廳里照著菜單點菜一樣可以按性價比選擇寶寶的特征,我們家的孩子應該有2米高,智力等級要300,頭發當然是金色的,那樣才高貴嘛,要克拉克·蓋博的五官與輪廓……這樣加起來也沒多少錢,我們家付得起!對了,未來要做醫生,這個是最貴最好的,而且還附送500年的壽命以及無病無憂,很劃得來啊,還有,要愛因斯坦的科學基因,這樣,我們家寶貝一定比劉經理的兒子強多了!這是多么怪異而又讓人恐懼的一件事情。 在那時候,父母可以根據財富情況去設定子女的未來。對超人這一族群而言,呱呱落地之后人生的每一步都基本上由父母決定好了,極其可卑,照著一種可預測的軌跡而活的人生有什么驚喜和幸福可言呢,每一步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保持超人的身份。 窮人=病人=弱者 更可怕的是,人類社會將分化為兩類人。一類是擁有優勢基因的超人,聰明漂亮;一類則是具有正常遺傳基因(也就意味著弱勢)的人,智商和相貌平平。 如果你不是超人,你的父母沒有能力/財力在基因菜單上購買優勢基因,使得你成功晉升超人一族,那么,在這個崇尚超人的社會超人主宰的社會,你要爭取生存的資源會何等艱難。相對于健康高大的超人,身材平平的會生病壽命更短的凡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毫無優勢可言,凡人的收入、凡人占用的資源肯定大部分都被超人所剝奪了,那樣凡人不僅意味著是病人,還等同于窮人,窮人沒錢替子孫改良基因,會不會逐漸變成窮人無后代呢?而超人占有的先天優勢,意味著他有財力、智力,可以將其超人優勢代代相傳,這等于宣告了超人世襲,從而意味著超人、窮人之間的鴻溝無比巨大。這樣的未來社會是一個擁擠的社會,人人都削尖了腦袋,想盡各種辦法制造超人家族保持超人優勢,沒有錢制造超人后代的窮人將被壓在社會金字塔的最下端,飽受生活的壓力和歧視。 浮士德為了得到知識和權力出賣自己的靈魂,人類將來是否也會為了成為超人而舍棄自己的人性?常聽人說,做一個平凡的人最幸福,容易滿足的人最快樂。對全體人類而言,道理是否也一樣?面對超人和凡人的命運,人類將如何抉擇? |
信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