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表現良好依賴于亞洲增長
新興全球中產階級將促進各國進一步提高市場開放程度
中印經濟快速增長,為國家間整體貧富差距呈現下降發揮了主要作用
全球化浪潮會在未來25年把多達8億人“推入”中產階級。世界銀行(WorldBank)13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這樣說。
世界銀行13日在北京與全球同步發布《2007年全球經濟展望:應對下一波全球化浪潮》。這份報告專門辟出章節展望迅速崛起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并強調中國已成為推動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力量。而且,“中產階層”人口將由目前的4億增加至2030年的12億。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這份64頁的報告“可謂近期罕見之物”,因為最近很少有哪項研究對全球化的前景如此樂觀。
“全球中產階級”崛起
該報告不僅預計全球經濟在未來兩年內將表現良好,而且還預計,從現在至2030年,全球化進程將快速推進。
報告樂觀預計,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1%;相比之下,1980年以來僅為2.1%。它還預測,迅速增長的國際服務貿易———其中半數將來自發展中國家———將繼續推動全球化進程。
該報告作出上述長期預測的關鍵,就在于“全球中產階級”的崛起。報告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指人均擁有4000~1.7萬美元購買力的人群,將會有機會進行國際旅行、購買汽車和其他先進的耐用消費品和獲得國際水平的教育,并在本國和世界經濟政策制定和體制建立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這些幸福的少數階層僅占全球人口的7.6%。但報告預測,“到2030年,將有12億人———占全球人口的15%,將屬于全球中產階級行列。現在,這部分人口僅有4億。”屆時,40%以上人口進入富裕和中產階層的發展中國家數量將超過30個。而目前,達到這一標準的發展中國家只有6個。
他們還認為,這種影響將超越國界。“新興的全球中產階級不僅會擁有購買力,用于采購以前主要面向(富裕)國家消費者的產品,而且,他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有可能成為一股主要推動力,促進各國進一步提高市場開放程度。”
中印作用巨大
報告預測,未來25年,全球經濟有可能從2005年的35萬億美元到2030年擴大到72萬億美元。世界銀行貿易局經濟顧問、報告主要執筆人理查德·紐法默說:“發展中國家的強勁表現所起的推動作用則超過以往任何時期。雖然(發展中國家預期經濟增長率)最終的確切數字無疑會有差異,但基本趨勢是不受任何影響的,除非發生最嚴重或破壞性的沖擊。”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也將對全球減貧產生重大影響。“生活在每天一美元貧困線下的人數可以減少一半,從現在的11億人到2030年減少到5.5億人。不過,部分地區,主要是非洲地區有可能落后。”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說。
從地域角度看,該報告預測東亞、南亞、東歐及中亞地區與富裕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將繼續縮小,而中東和拉美地區與富國的差距將保持目前的水平。
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國家間整體貧富差距(以人口為權重)呈現下降發揮了主要作用。不過,“全球中產階級很可能會迅速壯大,但其對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影響力還遠未得到證明。”文 王靚 (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