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相麻生太郎26日在內閣會議上提交了2006年版《政府開發援助(ODA)白皮書》,對別國的援助說三道四,敦促中國、俄羅斯、印度和等新興援助提供國,要以“更開放的姿態”說明自己對非洲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內容和目的。
“受歡迎的行為”
日本外務省官員在內閣會議后稱:“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國家,都在傳統援助框架外,不斷增加對外援助項目。”
“當然,這是受歡迎的行為。”他說,但他接著對這些“受歡迎的行為”妄加指責,“然而,整個過程缺乏透明度,我們不知道它們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新興援助提供國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他們的動機不同,立場也不同。”
這名外務省官員還說:“我個人認為,我們正站在制定政府開發援助政策的十字路口。”
“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重新點燃公眾對于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的支持。由于日本沒有能力在軍事領域內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因此ODA將成為日本實現
白皮書指出,2005年日本的ODA實際援助額比2004年增長了47.3%,達到14474億日元。受免除對伊拉克債務等特殊因素影響,實際援助金額僅次于
“國際慣例”
據日本
白皮書稱,中國和印度向非洲那些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援助尤為引人注意。日本共同社援引報告稱,近年來,經濟出現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和印度都是日本ODA的援助對象。與此同時,上述兩國也正在加大本國對其他國家的援助力度。“中國和印度作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已經開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貸款,它們已經成為國際舞臺上提供發展援助的新面孔。這些援助貸款大多服務于自己的政策目標,而且已經產生很大影響。”報告說。
據報道,發達國家對外援助一般必須根據目前有30個成員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規則辦事,并在討論受支援國的政治情況和經濟基礎后做出最后決定,因而很多真正需要援助貸款的窮國往往會因為政局動蕩和社會不穩而無法獲得援助。但OECD的這些規則對于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等非OECD成員國來說并無約束力。(東方早報 黃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