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永遠都不該忘卻1937年12月13日發生在南京的那場持續六周,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值得關注的是,相比猶太民族,我們曾經遭遇的迫害和虐待幾乎不相上下,但猶太民族被納粹壓迫的歷史早已被全世界知曉(相關題材的電影就有上百部之多),而南京大屠殺卻“像是不曾發生過”(朗恩·約瑟夫博士語)。《南京夢魘》意義恰在于此,一個美國人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以客觀平實的方式真實再現了一段令人震驚的歷史,完全使用史實資料,沒有說教,沒有夸張,沒有受到任何政黨或商業團體的觀點影響,完全獨立和客觀地陳述歷史,公正的展示了這場真正意義上的劫難。
……談起如何說服安大略省教育廳同意將這段歷史寫進教科書,王裕佳用了“荊棘密布”這個詞。由于日本對加拿大影響很大,加拿大各大學中的不少研究課題都是由日本方面提供資金支持,所以一開始,他們的想法根本沒有人理睬。2004年,他組織了20位加拿大歷史教授來到中國的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參觀,讓這些西方人看到、聽到第一手的資料,他們回國后,也就成為第一批志愿者。這些教師積極參與游說行動,呼吁政府將亞洲二戰歷史加入教科書,并幫助“史維會”編寫教師手冊。在經過多名教師和教育局工作人員以及“史維會”義工的努力下,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9月,他們與教育廳的“拉鋸戰”終于宣告結束。現在,該省 900多所中學都把“日本侵華”作為歷史必修課程。
2005年9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左)和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會長楊正泉為張純如銅像揭幕。
談到日本侵華,就不能不談到王裕佳的好朋友——已故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正是因為她的一本《南京大屠殺》,讓西方人以及西方華裔看到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所犯累累罪行中的冰山一角……[詳細]
《南京夢魘》視頻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