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1日,加納人科菲·安南最后一天履行他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職責。長達十年的聯合國“安南時代”大幕漸漸垂落。隨著新年的到來,聯合國將迎來“潘基文時代”。
安南在謝幕之前說,他希望人們在對聯合國進行評價時,不要僅依據“石油換食品”腐敗丑聞這一件事妄加判斷,而應更多地考慮聯合國在人道主義和發展方面所做的難以計數的工作。
安南對國際和平的貢獻有目共睹。無論是在非洲戰亂、中東危機,還是在南亞克什米爾爭端、東帝汶暴亂、阿富汗戰爭或者其他極度敏感的政治危機中,到處都有安南和他的團隊穿梭斡旋的身影。2001年,安南和聯合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但他的任內也有“石油換食品計劃”的丑聞。另外,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安南贊同“人權高于主權”的理念和主張,以圖對《聯合國憲章》中有關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規定進行修改或重新解釋,實際上更多地反映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和利益要求。
拋開爭議與是非,68歲的安南如今終于能慢下腳步,更多享受私人生活的樂趣?!都~約時報》記者詹姆斯·特勞布在其新出版的安南傳記中毫不掩飾自己對安南的好感,說安南是“最為優雅的男士”,“能干、謙遜而且溫柔,有著巨大的魅力,對暴力發自內心的厭惡”。特勞布同時評價說,安南“臉皮不夠厚”,這是他在離開聯合國總部時留下諸多遺憾的原因之一。 (《東南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