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時代,日本旨在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努力以失敗告終。而進入安倍時代,日本政府正醞釀新一輪“入常”攻勢。日本媒體6日披露,日本政府正在研究安理會改革的新提案。
同2005年的提案相比,新方案將只要求安理會增加6個成員國,包括2-3個常任國。新常任國將沒有否決權。
新提案主要為獲美國支持
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6日報道,日本政府正在醞釀的新“入常”提案將以獲得美國的支持為重要目的,而此前美國一直對安理會的擴大持消極態度。
2005年,日本協同德國、印度、巴西三國組成的“四國集團”提出的安理會改革方案希望安理會在現有15國的基礎上再增加10個席位,其中常任理事國6席,非常任理事國4席,但該方案最終因多方反對而成為廢案。
規定入常資格
安倍上臺后不久,便重提日本“入常”目標,政府內相關研究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讀賣新聞》披露,吸取2005年“四國集團”提案遭挫的教訓,正在探究中的新方案,將只要求安理會增加6個席位,并且嚴格規定了新增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候選國的資格:第一、負擔聯合國一定數額的會費并有“實際成績”。第二、獲得聯合國成員國三分之二以上支持。
報道稱,之所以對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作了嚴格規定,是此前日本政府也與美國方面就新提案溝通之后的結果。
去年,日本就將只擴大6個席位的安理會改革新提案同相關國家、尤其是同美國進行過溝通,但是美國方面對日本的提案并不贊同,認為雖然減少了要求增加的安理會席位,但是根據這一提案,“任何國家都有可能成為常任理事國”,這會成為新的麻煩。
限當選資格恐引非洲不滿
報道稱,因為美國方面的意見,日本政府放棄了在2006年提出該方案,并對其進行修改。增加了成為安理會新常任理事國的資格:除了需要對聯合國會費的負擔作出“實際成績”外,還需要15到20個聯合國會員國的推薦。分析人士指出,這樣的資格限定實際上也就是為日本“入常”量身定做的。
但是,盡管這樣的資格限定對日本有利,但也容易導致日本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不大容易再像2005年那樣能團結“四國集團”共同作戰。日本媒體稱,強調在聯合國會費負擔上作出“實際成績”,必然引發非洲國家的不滿,這些國家承擔的聯合國會費,明顯不如日本多。
棄否決權為獲5大國支持
根據這份新方案,安理會新增加的6個席位中,2到3個席位為常任理事國,3到4個席位為非常任理事國。非常任國地域分配則根據最終確定增加的數目,或者分別來自
對于否決權問題,新提案建議不給予新常任理事國否決權。分析人士指出,這明顯是為了取得現任常任理事國支持的折衷之舉。
但是報道沒有提及不給予否決權是
爭常步驟
計劃7月提出“入常”新方案
此前計劃兩步“預熱工作”獲取支持
根據新一輪“入常”計劃的日程表,日本政府在本月打算實施兩項“預熱工作”,以獲取支持:
一、本月中旬左右,同德國、印度和巴西就上述新提案進行溝通和協商。
二、本月末,非盟首腦會議在埃塞俄比亞舉行,屆時日本計劃推動非洲國家首腦在此次會議上討論日本提出的新方案。
據報道,如果提案獲得相關國家(德印巴和非洲國家)的支持,日本政府計劃在今年7月提出這份安理會改革新方案。
報道還透露,“四國集團”中的德國、巴西和印度希望以2005年的方案為基礎向聯大提出安理會改革提案,但日本對此不同意,認為提案獲得通過必須有美國的支持,因此決定獨自研究制定新方案。
不過,并非只有日本才熱衷于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前,塞浦路斯駐聯合國代表馬部洛伊就向各國公開了該國的安理會改革方案,主要建議是10年內連續當選非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將自動成為常任理事國,成為常任國10年后獲得否決權。
分析人士稱,如果這一方案獲得歐洲國家的支持,那么日本將在新一輪入常攻勢中遭遇“攔路虎”。(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