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印度政府對反政府分裂組織此前發動襲擊浪潮的回應。5日至6日,反政府分離組織發動多次襲擊,導致55人死亡,約30人受傷。遭襲者大部分是外來打工者。
然而,7日阿薩姆邦又有至少7人慘遭反政府分離組織武裝分子殺害。至此,短短3天之內,當地暴力活動致死人數已過60。
違反宵禁令殺無赦
《印度時報》7日報道,當天,印度士兵乘坐裝甲車輛,開始在阿薩姆邦的一些地區巡邏,以穩定當地局勢,防止反政府分離組織成員繼續制造流血事件。
報道說,宵禁期間,士兵接到命令,只要一看到違反宵禁令的人就可以開槍。當天夜間,該邦城鎮的街道上空無一人。
“保障安全的武裝力量已經部署于這一地區。軍方、警方和準軍事部隊成員正展開反暴亂的攻勢。”阿薩姆邦丁蘇吉亞地區治安官阿布薩。賈伊斯瓦爾說。
印度警方認為,自5日開始的一系列流血事件系反政府分離組織“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所為。該組織的武裝人員在阿薩姆邦的丁蘇吉亞、迪布魯格爾等地區制造襲擊事件,以來自印度北部講印地語的打工者為襲擊目標。武裝人員聲稱,那些外來打工者奪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
外來打工人員遭殃
法新社7日援引印度警方的話說,在印度政府同意和談后,反政府分離組織當天又槍殺了至少7人,使死亡人數上升至62.印度警方一名發言人說,在最新一起襲擊事件中,幾名頭戴連衣帽的槍手在阿薩姆邦首府高哈蒂以東約400公里的卡格里揚地區殺害了7名磚窯工人。
“那些人襲擊了卡格里揚地區,不分青紅皂白朝一些工人開火,當場殺死7人。我們仍在等待這次襲擊事件的細節。死亡人數可能更多,”這名發言人說。
在遇害者中,大部分是講印地語的外來打工者,他們在當地屬于少數民族。幾十年前,這些人從比哈爾邦來到阿薩姆邦,從事一些臨時性工作,如燒磚、捕魚和修建房屋等。
對阿薩姆邦的許多居民而言,武裝分子的殺戮已經觸發恐慌。一名當地商人說,恐懼的人們正在用“所有種類的交通工具”離開阿薩姆邦,前往更安全的地方。另一名當地居民希望“把整個地區都交給軍方”。劉鵬
背景鏈接
阿薩姆邦:印度“敏感三角”
印度東北部地區包括阿薩姆、特里普拉等邦,與中國、緬甸、孟加拉國、不丹比鄰,通過西里古里狹長通道與印度次大陸相連,因其戰略地位重要,被稱為“敏感三角”地帶。長期以來,由于該地區經濟落后,并在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與印度其他地區截然不同,宗教和民族矛盾相當尖銳,是各種反政府武裝組織猖獗的“重災區”。
“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波多民族民主陣線”和“卡塔普爾解放組織”是阿薩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裝組織。
“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它成立于1979年,以實施暗殺、綁架、襲擊軍警等暴力活動而著稱,其宗旨要把該邦從“印度統治下解放出來”。印度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曾先后動用了8個陸軍旅和4個陸軍師對它實施大規模圍剿,但該組織殘余的主戰派與鄰邦的恐怖分子串連,繼續進行暴力活動,而且還在印度鄰國不丹擁有9個營地。(宗禾)
對策
印度政府敞開談判大門
呼吁“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避開暴力路線
在印度內政部一些高級官員的陪同下,內政國務部長斯里。普拉卡什。賈伊斯瓦爾7日飛抵阿薩姆邦迪布魯格爾,實地考察當地局勢,慰問襲擊事件的遇難者家屬和受傷者。
“除采取措施應對暴亂外,中央政府還將給予阿薩姆邦政府一切可能的援助和支持,為人們提供安全保障。”賈伊斯瓦爾在阿薩姆邦東部對當地政府和警方官員說。
就在最新一起襲擊事件發生前幾小時,賈伊斯瓦爾表示可以同“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舉行和平談判。
“‘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應該避開暴力路線,應該站出來,通過和政府談判來實現他們的要求。”
一些抗議者7日還用路障封堵了阿薩姆邦的一條高速公路,并把遇難者尸體帶到抗議現場。他們說,只有在鐵道部長拉盧。普拉薩德。亞達夫8日視察阿薩姆邦后,他們才會撤除路障并火化遇難者遺體。(劉鵬)
反應
打工仔紛紛逃離阿薩姆
系列襲擊發生后,數百名打工者開始逃離阿薩姆邦。
被殺害的打工者多數來自比哈爾邦。8日,一名叫作巴杜·拉爾的打工者在等待返鄉火車時說:“比哈爾邦人正在被殺害,我們除了提前回家別無選擇。”他說,他的雇主沒有給他和他的同事工資,只是叫他們在局勢平靜后再回來工作。
在比哈爾邦,遇害打工者的家屬們悲痛萬分。一名被害工人的妻子拉基旺提。德維抱著三個月大的嬰兒淚流不止。
她說:“我的丈夫上個月才離開村子去掙錢,我不知道他會這樣被殺死。”一位受害者的父親曼古·達斯憤怒地說:“我們是貧窮的受害者,我們的世界被摧毀了。我的兒子只不過是個掙錢養家的人,他被迫前往阿薩姆邦去賺幾百盧比來養活我們這些家人,他沒犯什么錯,但是他卻被殺死了。”
在比哈爾邦,8日還有數百人走上街頭舉行抗議活動,憤怒的抗議者焚燒了阿薩姆邦官員戈果伊的塑像。抗議者要求政府確保在阿薩姆的比哈爾工人的安全,他們還要求政府對受害者家屬給與補償。
比哈爾邦已經派出了由3名邦部長組成的小組前往阿薩姆邦視察情況。比哈爾邦在該邦全境發布了紅色警報,以防止出現對阿薩姆邦人員、特別是過境列車乘客的報復性襲擊。主要火車站也增派了警力加強戒備。(馬晶)
連線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馬加力:地區發展失衡引發排外情緒
本報訊(記者馬晶)對于印度阿薩姆邦近日發生的襲擊浪潮,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馬加力認為,騷亂背后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歷史原因。
馬加力介紹說,數十年來,阿薩姆邦在印度都是一個不安定的省份,一直都對中央政府存在反感情緒,當地也有一些武裝組織從事反政府活動。
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印度中央政府對東北部地區的撥款較少,導致該地區經濟發展、交通通訊都比較落后,進而造成政治上的不穩定,阿薩姆邦在過去曾多次發生暴力事件。
馬加力認為,近日這些暴力事件基本都把矛頭指向警方和外地打工人員,出現類似事件的原因有兩方面:首先,當地人認為外來人員搶奪了本來就不是很多的工作機會,也影響了當地的民族純潔性,而襲警則可能主要是為了打擊政府,給政府施加壓力。
馬加力表示,此次阿薩姆邦騷亂是近幾年來規模比較大的一次,其背后的具體原因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從阿薩姆邦近年來的情況分析,不排除是繼續向政府施壓、要求更多的自治權。
■大事記
●1979年民族主義分子指責印度中央政府掠奪阿薩姆地區資源,并自組“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武裝組織,以勒索和殺害來自印度其他地區的移民和商人為恐嚇手段,當年該邦爆發了大規模的驅趕外來人的運動。
●1983年阿姆邦再度發生大規模騷亂,導致3000人死亡。當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對發生騷亂的阿薩姆邦7個地區實行軍管。
●2000年“阿霍姆人聯合解放陣線”發動過針對外來者的系列暴力襲擊造成至少100人死亡。
●2004年阿薩姆邦和那加蘭邦騷亂導致7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2006年9月印度政府放棄和談和為期六周的臨時停火協議后,武裝分子在阿薩姆邦的暴力活動再度加劇。[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