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年內社區內可看中醫
2012年11月1日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訊 (記者溫薷)昨天(10月31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衛生局等6部門發布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新政。參保人員到中醫類醫保定點醫院看病,可直接按醫保結算。到2015年,所有社區醫院,都能看上中醫。
新政鼓勵并引導市民接受中醫藥服務。新政規定,參保人員到中醫類基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看病,無論是否將其選為定點醫院,均可“走醫保”。
參保人員若在定點中醫醫院針灸科住院,并以中醫針灸治療為主,其住院醫療費用的起付標準將可降低50%。也就是說,比如在職職工住院起付線為1300元,這種情況下滿650元即可走醫保。
同時,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針灸、治療性中醫傳統診療項目,將納入新農合、職工及居民醫保報銷范圍。
副市長丁向陽表示,北京目前有老齡人口約300萬,慢病患者約600萬,殘疾人約100萬。“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傳承傳統文化,同時解決實際問題。”
按照目標,到2015年底,北京各醫療機構中,中醫藥門急診服務量占全市比重將超過30%,住院服務量實現逐年遞增。
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視員蔣繼元介紹,目前在醫保全部藥品中,中成藥已占到了48.5%的比例,而且醫?;饘χ嗅t藥費用的支出逐年上升。今年1-9月,全市參保人員就醫費用中,中醫費用達到了83.8億元,醫保支付的門診藥費中,中成藥的比例已接近了40%。
根據新政目標,到2015年底,所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站、村衛生室,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這意味著,市民到所有的社區醫院都能看上中醫。
新政1
鼓勵藥企開辦中醫連鎖診所
北京此次特別將社會資本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了工作規劃。方案表示,將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舉辦中醫醫療機構。一方面,鼓勵零售藥店設置中醫診所,向市民提供規范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在基層開辦連鎖經營的中醫診所。
繼續鼓勵名老中醫在基層開診所或個體行醫。另外,將會強化中醫中藥的監督管理,杜絕不具備執業資格的人員個體開業,并打擊打著中醫旗號的各種非法行醫活動和虛假醫療廣告。
新政2
郊區縣將建流動中醫院
新政確立了各大三級中醫醫院幫扶基層的關系。比如,廣安門醫院將“定點”支援西城、大興,巡診的社區醫院包括展覽路、廣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舊宮鎮、青云店鎮中心衛生院。病人如果患有疑難病癥,在社區就診之后可轉診預約到對應的“定點”三級中醫醫院,并可被優先安排就診。
據悉,北京的10個郊區縣還將建立“流動中醫醫院”。這些“流動醫院”包括設備齊全的流動車,使郊區縣的居民能享受到便捷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
新政3
部分區縣醫院轉中西醫結合
按區域衛生規劃,在醫療資源比較密集的區縣,支持部分綜合醫院轉型為“中西醫結合”醫院。
還將以區縣中醫醫院為依托,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到2015年,所有區縣級中醫類醫院將達到二甲及以上水平,每所醫院至少有4個市級以上重點中醫??疲苤笇Щ鶎又嗅t藥服務的基本臨床業務,形成中醫藥服務的區域中心。
另外,中醫藥工作還將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考核、評審。其中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便是中醫藥門診占總門診人次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