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稱中國已有全球最大醫保傘
2012年11月13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第四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醫患矛盾的問題,既有醫療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的問題,也有醫患雙方的溝通和理解問題,這些主要是以藥補醫這種深層次矛盾所引發的。
朱之鑫表示,中國的醫改已經織起了全世界最大的醫保傘,“十年前,在我國能夠站在這個保護傘下的只有9401萬國有企業的職工;2003年,農民站進來了,城鄉的困難群體站進來了;2007年,城鎮沒有工作的老人、兒童、大學生也都站進來了。如今,基本醫療保障已經覆蓋了全國95%以上的人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醫保網。”
但是,一部分群眾特別是基層的人,感覺還不明顯,而醫患矛盾緩解也不是很明顯。
“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特別是城市中的大醫院看病還比較難、比較貴。二是我們的醫保水平還比較低和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保健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朱之鑫表示。下一步醫改要著力解決這些問題,重點推動三方面的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特別是公立醫院改革要以縣級醫院為重點,提升服務能力和實施管理運行方面的綜合改革,力爭使90%的群眾看病能夠在縣域內得到解決。
“三級醫療網絡已經建好了,但是看病仍需要排隊,我們的醫療總量也不少,主要是配置不合理,老百姓看病還是難。”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會長、衛生部醫改司原司長于宗河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于宗河表示,現在取消了藥品加成后,藥品的價格有所下降,但是檢查費卻上去了,“只要是叫醫院自己發展自己,醫院就得創收,否則是無法生存下去的,藥品降了,其他費用就要上去。”
目前全國有600多所縣級醫院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醫改試點,以破除以藥補醫這個關鍵的矛盾點,并全面推行便民的措施,降低群眾看病的費用負擔,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于宗河表示:“現在雖然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都已經完成,但是服務能力還跟不上,醫保覆蓋面擴大了是一個成果,但是水平不是很高。”
正是由于基層醫療服務的水平還與需求有著一定的差距,就醫的群體還是涌向了大醫院,而大醫院醫生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到目前為止,中國醫生的工作強度已經很大了,很難再挖掘。”廣東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向記者表示。
這種現象的結果加劇了醫患的矛盾。朱之鑫表示,要想解決醫患矛盾問題,首先要加強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尊醫重衛的良好風尚。其次,要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讓群眾理性地來對待疾病。第三個就是要加強法制宣傳,切實維護好醫護人員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最后,就是要對侵犯患者的合法權益,傷害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損害醫療機構財產的違法行為,都要按照法律進行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