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中藥制劑也有毒副作用
2013年01月05日 來源:羊城晚報
崇尚自然的觀念,令傳統的中醫中藥越來越吃香,很多人認為“純中藥制劑,無不良反應,無毒副作用”。實際上,中草藥并非沒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當,人參也可以“殺人”。隨著中草藥在醫學領域的大量應用,有關中草藥引起腎損害的報道也越來越多,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給他開了一個星期的西藥和中成藥,吃完之后感覺好多了。由于害怕西藥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藥,繼續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藥。本以為中成藥應該沒有毒性,可當他服用一個月之后,災難降臨了——他的血肌酐值嚴重超標,腎臟受到明顯的損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藥中含有“木通”,對腎臟有毒性,長期服用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引起腎衰。
臨床上,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損害腎功能的常用中草藥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鉤吻、山慈姑、魚膽、毒蕈、倉耳子、木通、防己、澤瀉、巴豆、草(川)烏、馬錢子、朱砂、雄黃、輕粉、洋金花、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朱砂蓮、細辛、使君子、番瀉葉、蘆薈、白頭翁,等等。
以上這些藥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損傷腎臟中的腎小管,有的可損傷腎小球,有的會引起腎的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腎功能損害,嚴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癥。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鉤吻、山慈姑、關木通、山豆根、魚膽、澤瀉的腎毒性最大,應嚴格控制這些藥物的劑量和適應癥,有慢性腎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這些藥物。
不僅如此,長期服用含有這些藥物的中成藥,如朱砂安神丸、龍膽瀉肝丸、龍薈丸、婦科分清丸、耳聾丸、純陽正氣丸、大黃清胃丸、冠心蘇合丸等,也同樣有可能引起腎功能損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藥也要多個心眼,弄清各種中成藥中所含有的成分。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某類中成藥時,必須咨詢醫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腎臟毒性。服藥期間要加強肝、腎功能的監測,腎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腎臟毒性的中草藥和中成藥。
Tips
常見西藥也有腎毒性
除中草藥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藥也具有較大的腎毒性,必須嚴格遵醫囑服用,兒童、老年人在使用這類藥物時更要慎重,腎臟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這些藥物。
具有明顯腎毒性的西藥主要有以下幾類——
1.抗生素。其中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的毒性最大,頭孢菌素類、磺胺類也具有腎臟毒性。
2.消炎鎮痛藥。如消炎痛、芬必得等。長期大量服用往往會引起腎臟間質的病變,形成“止痛劑性腎炎”,最后發展為腎衰,而且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3.大多數抗癌藥。
4.利尿藥中的速尿。
5.環胞素以及做CT等檢查所使用的造影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