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120急救行業救命難在哪里
2013-01-08

 120急救行業救命難在哪里

2013年01月08日  來源:新華網

  120“救命難”的背后——車荒、人荒、站點荒
  
  北京一患者不久前因路上太堵延誤治療殞命急救車內事件,讓120在城市擁堵面前的被動和無奈充分顯露,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救命難”的擔憂。記者采訪發現,當前120急救行業自身面臨車荒、人荒和站點荒,是造成120“救命難”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車荒——急救車連軸轉,一年修理20次
  
  從2012年起,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取消運送出院病人回家等非緊急任務,以增加急救車周轉量,保障日常急救工作用車。這是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專門為應對“車荒”推出的舉措。
 
  記者從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全市急救網絡內有23家醫療機構、24輛急救車,2012年增加到140至150趟次,全年突破4.6萬趟次。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城市人口,尤其是老齡化人口增速明顯,另一邊卻是捉襟見肘的120急救服務。
  
  記者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救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北院急救站等站點采訪時看到,急救人員常常接到超出服務半徑的急救任務。自治區人民醫院北院院前急救站駕駛員畢海軍告訴記者,急救車周轉不過來,“跨區”出車是常事,他經常到距醫院30多公里的八鋼片區拉病人,遇上堵車來回要3個小時。
  
  救護車規定車輛報廢時間為15年,但急救車每天“連軸轉”,最好狀態只有5年,車況不穩定。畢海軍告訴記者,他的車5年跑了20多萬公里,2012年修了不下20次。
  
  此外,救護車普遍較為陳舊,內部簡陋。雪天采訪時,記者坐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北院急救車里,看到從車尾門縫里不時灌進片片雪花。新疆第一濟困醫院護士袁靜告訴記者,冬天太冷時,車內溫度太低,只能把藥液抱在懷中給病人輸液,但藥液有時還是在導管中就已經結冰。
  
  人荒——招工難,留住人更難
  
  “爭分奪秒,救危扶重”,在烏魯木齊120調度指揮中心墻上,這八個大字格外醒目。記者采訪的近1個小時里,看到接警員李莉不停接聽報警電話,間歇最長不過2分鐘。她告訴記者,這兩年急救電話呼入量增長驚人,最多時有一次凌晨2點到7點出車達31趟次。
  
  這種高強度工作讓很多一線急救人員感覺“吃不消”。新疆第一濟困醫院急救科主任王晶晶從事急救工作已有十多年,她告訴記者:“現在急診量明顯加大,一晚上接四五個出診任務是常有的事。這些都不算啥,最辛苦的事情莫過于抬擔架。”王晶晶說,醫生、護士通常是女的,碰上空巢老人或沒有幫手的患者,他們要親自把病人抬上急救車。
  
  工作人員反映,從事這項工作體力支出大,待遇低,還得不到尊重。部分醫生認為,干急救辛苦不說,評職稱、晉升無望,專業丟失。而急救站點負責人最害怕過春節,每到過節,有些人就不干了,重新招人很難。
  新疆第二濟困醫院負責人趙培福告訴記者,急救站車輛、設備、人員均由醫院承擔,醫護人員收入低,大部分為女性,長年值班,休息不足。同時,一半以上沒有編制,人員流失頻繁。
  
  站點荒——貼錢辦站,時間越長賠得越多
  
  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曉靜說,烏魯木齊院前急救工作開展已18年,120網絡建立已14年,先后有32家醫療機構加入120體系,最多時達34輛急救車,承擔了突發公共事件醫學救援、群眾急危重癥日常醫療急救、重大社會活動醫療保障任務。
  
  然而,截至2011年底,全市先后有9家醫療機構退出120急救網絡體系,僅2011年就有4家拒絕繼續承擔120急救工作,值班救護車減少5輛。
  
  按照衛生部關于急救中心網絡站點服務半徑(每5萬人口配備一輛急救車),烏魯木齊需要合理分布急救站點45個、配備急救車輛90輛,而目前烏魯木齊市120急救網絡救護車輛是每9萬人約有一輛救護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烏魯木齊急救站分布不均,部分急救站的救援半徑超過了5公里至8公里的建站原則,新疆化肥廠醫院的急救半徑最遠達150公里。
  
  新疆化肥廠醫院院長何沛新說,新疆化肥廠醫院從企業剝離出來后,救護車輛、油費、器械、藥品等都由醫院自己配備,救護車常壞,維修費用高,養路費、油料費自己承擔,負擔沉重,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據了解,除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下設的3個直屬急救站可享受到政府專項撥款,其余急救站或急救中心都是部分二甲以上醫院出于社會責任建立起來的,基本沒有經濟效益。
  
  相關人士分析,由于缺乏有效的資金保障,部分建立急救站的醫療機構運轉時間越長,貼錢越多,難以為繼,是導致急救站選擇退出的主要原因。
  
  專家指出,政府應加大投入,建立120網絡建設長效機制,解決急救站布局不平衡、車輛不足及急救人員待遇低等制約“120”發展的問題,確保醫療急救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