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深圳給予民辦中小學學生補貼
2013-01-21

深圳給予民辦中小學學生補貼 

2013年01月21日  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市民馬女士從孩子帶回家的一份通知上發現了驚喜:因為政府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其正在福田一所民辦學校念初中的兒子,將獲得政府6000元的補助。
  
  在深圳,獲得類似補助的家庭,大約有5萬個。從今年起,市政府將每年拿出教育附加費的15%,用來支持民辦教育,小學和初中符合條件的學生,將分別獲得最多5000元和6000元的補助。面對這一新政的具體落實,不同的民校負責人有著不同的態度。常年關注深圳教育的媒體人士指出,這是政府在履行公共責任和尊重市場規律的權衡中,一次理性而有效的“投資”行為。
  
  新政民校學生獲財政“大禮包”
  
  “今天孩子回家,從學校帶回一份通知,說要發錢了,居然有6000元!”近日,市民馬女士興奮地向記者反映,政府似乎加大了對民校學生的補助力度,補助金額之高甚至超出了她的想象。

  馬女士的小孩正在念初中,按照通常情況,戶籍家庭、自有住房、各項指標都排名靠前的馬女士,完全可以將孩子送往就近的公辦學校念書。但因不滿公辦學校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馬女士最終決定送孩子去福田區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具有國際化辦學特色的民辦學校念書,盡管該民辦學校每年收取的學費過萬元。
  
  據馬女士介紹,孩子進入民辦學校后,每年都能從政府那里獲得數百元的補助,但相比上萬元的學費,補助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此次通知書上寫的6000元補貼,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府的“誠意”。
  
  馬女士能夠收到意外“大禮包”,源于2012年9月市教育局聯合市財委出臺的《深圳市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補貼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凡符合條件的學生,將按小學每人每年不超過5000元、初中每人每年不超過6000元的標準給予學位補貼。
  
  具體執行過程中,受委托學校的收費標準低于補貼標準的,最高補貼額度為其收費標準;受委托學校的收費標準高于補貼標準的,其差額部分由家長繳納。此外,受委托的民辦學校仍可根據學校的服務內容,向享受學位補貼的學生收取餐費、校車費、校服費、住宿費等自愿選擇的代收費用。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范坤接受采訪時稱,《辦法》列明的“符合條件”,是要求民校生必須為深圳戶籍,或者是符合市政府“1 5”文件規定。根據教育部門掌握的數據,能夠享受到補助的學生總數約為5萬人。僅此一項,市財政每年投入的經費將超過2.5億元。
  
  其中,全市有78.5%的民辦中小學收費在補貼標準之下,在這類民校就學的受惠學生人數大約為2萬人。這也意味著,新政出臺后,將使2萬多名符合條件的民校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完全免費。另外有約3萬名學生,選擇了收費在補貼標準之上的民辦學校就讀,盡管仍要交學費,但支出將大幅縮減。

  家長心中各有各的“小九九”
  
  “前幾天我們剛剛收到4000元的補助,這筆錢不算少啊,抵得上公司的年終獎了。”坪山新區劉女士的小孩,在民辦龍山學校念小學,自從遞交了“1 5”文件要求的相關材料后,她就一直等著這筆錢。“政府發補助的過程不算短,但錢總算是到位了,聽說今年遞交了材料,明年就不用審核了,直接免費上學。”劉女士說,她和老公在深圳打工多年,兩人收入并不算高,孩子上小學那一年,沒能申請上公辦學位,后來也就沒操心這個事情。劉女士說,盡管4000元不算多,但總比沒有好。
  
  拿了5000元補助的袁女士沒有太多的驚喜,作為十分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她曾因為小孩沒能申請到公辦學校而懊惱不已。有了現在的補助,她最先想到的是將孩子送到更好的民辦學校。“現在孩子念書的民校,一個學期2800元,一年5600元,這還不包括校車費、校服費等。以前每年補700元,還需要交5000余元。現在年最高補5000元,差額和其他費用加起來只用1000余元。”袁女士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反正也念不了公辦學校,那就干脆自己省著點,我就能送孩子去收費更貴的學校。”
  
  即使市政府在學位補貼上邁出了一大步,仍有家長不買賬。家住龍崗布吉的張先生就明確表示,現在小孩念書盡管不用花錢了,但每學期收費2500元的民辦學校,和同類別的公辦學校相比,差距仍不是一點點。“我們家長最關心的,首先還是孩子的學習環境。入讀民校不用花錢了,但按照現在民辦學校的管理和教學水平,仍難以和公辦學校相比”。

  張先生說,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擴充公辦學校的學位,而不是將本應由政府提供的學位,交由民辦學校來完成,“現在民辦學校,大部分招收的還是普通外來務工人員的小孩,那些家長如果離開深圳,孩子也肯定跟著走。我們這些家庭的小孩,身邊的朋友一學期換一次,老師一學期換一次,你讓我們怎么安心。”
  
  民校有人叫好有人表示不樂觀
  
  根據此次深圳市的相關安排,《辦法》正式實施后,具體的執行工作,由深圳各區來完成,但一個總體的原則是,補助經費的發放,不是由政府選定民辦學校重點扶持,而是直接惠及每一個符合政策的民校學生,最后的補助金直接發放到學生家長手中。
  
  家住寶安區的一位民校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市教育局的扶持新政,與光明新區已經實施的教育券有著相似之處,就是把補助直接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學生,讓他們自主選擇民辦學校,這個政策的實施,甚至可能吸引一些公辦學校的學生,轉而進入更具特色的民辦學校念書。
  
  作為民生大禮包發放的“執行機構”,深圳200多所民辦學校,對于新政的態度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深圳智明實驗學校是位于龍崗布吉的一所民辦學校,學校的校董林志民對于新政表示歡迎。“事實上,因為我們學校的升學率比周邊的公辦學校還要高,我們本身就不愁生源,補貼標準確定后,生源只會上升,我們可能會進一步給老師漲工資。”林志民說,政府的補助盡管不是直接給學校,但事實上,如果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搞得好,戶籍學生和符合“1 5”的學生愿意來,對于穩定學校生源和師資,將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龍山學校的方校長也認為,政府此次愿意為民校學生補助幾億元,本身就是對民辦學校的支持。“以前,很多小孩被從公辦學校擠到民辦學校,心理上是難以接受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又會變成對民辦學校的一種歧視。”方校長說,“給就讀民校的學生發補貼,至少讓他們覺得,政府是關心民辦學校的,只要你符合條件,你的小孩也能在民辦學校免費讀書”。
  
  方校長告訴記者,作為民校的管理者,他的權限事實上不算太大。在股東投入有限,不可能高起點運營民校的前提下,政府的補助,對于提升教育質量,確實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民校最怕的就是生源的流失,一方面你要分精力出來招生,一方面是上學年制定的教學計劃,這學年學生變了,教程都要改。”方校長認為,一部分家長,會因為學費的減免,讓孩子留在民校。對于學校而言,新政為他們留下了提升教學質量的空間和時間。
  
  但是,并不是每一個民校負責人都感到樂觀。位于羅湖區的一家民校負責人蘇先生就表示,政府的補助,有可能加劇民校間的競爭。“如果一個家長過去一年花5000元,現在來了補助,他可能愿意自己再花5000元,去聲譽更好、收費更高的民校。”蘇先生說,隨著深圳市公辦學校不斷新增和擴容,深圳公辦學位每年都在增加,民校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深圳市教育局履行提供免費義務教育責任
  
  作為一個人口結構嚴重倒掛的城市,深圳在履行適齡兒童免費義務教育責任方面,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近年來,盡管深圳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以及公辦學校的學位一直在增加,但與外來人口產生的巨大需求相比,學位缺口仍舊較大。在坊間,將享受公辦教育資格與人口管理的“1 5”文件相銜接,也被視為深圳有步驟解決學位問題而不得以設置的門檻。
  
  作為新政的推動方,市教育局基教二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市政府投入5億元對民校學生、教師和民校進行補助和獎勵,本身就是履行政府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的責任。其所確定的補助標準,是根據民辦學校的辦學成本和收費水平來定,“保證補貼之后,大部分符合文件要求的學生,基本不需要繳費上學”。
  
  一方面用財政彌補“存量”學生的學費,一方面在公辦學位上加大供給。上月,市教育局局長郭雨蓉就坦言,在廣東省出臺“異地高考”政策后,深圳基礎教育面臨的學位壓力將更為突出。作為應對之舉,深圳今年將實施“公辦學校學位擴充工程”,年內新改擴建中小學18所,新增公辦學位1.85萬個。

  即使如此,學位缺口仍將長期存在,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學生,仍然只能在民辦學校解決義務教育問題。市教育局基教二處的負責人稱,“惠學生、惠教師、惠學校”的資金補助和獎勵,在深圳已經有了制度化的資金保障。從今年開始,深圳將每年拿出15%的教育附加費,用于扶持民辦教育。也就說是,對于大部分符合調價但又進不了公辦學校的學生而言,“不交學費”將成為常態。
  
  而對于張先生提出的政府當務之急是擴充公辦學校學位,市教育局給出的回復是,除了給予滿足條件的民辦學校老師每月一定金額的補助、加大對民辦學校的獎勵的同時,未來深圳將加大對民辦學校教師的培訓力度,出臺加強民辦學校教師培訓的相關的政策,提升民辦教師的整體素質及專業水平;另外,深圳還將開展公民辦高中“結對提質”活動,促進民辦高中辦學水平。
  
  “和內地一些城市的情況不同,深圳教育部門面臨的問題,是巨大學位需求量和薄弱的教育基礎的矛盾。”深圳一所人氣頗高的民校負責人認為,在矛盾難以迅速解決前,用財政補助的形式完成政府義務,大方向是對的。“教育均衡化并不是無差異化。”該負責人稱,政府本身沒有責任讓所有民校都過得好,它只用對符合條件但又享受不到公辦教育的學生負責,至于是哪所民校來幫政府完成這個責任,選擇權在學生手里。
  
  觀察眼
  
  尊重客觀規律 落實惠民政策
  
  深圳市教育局聯合市財政委給5萬戶家庭送去的教育“大禮包”,在深圳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根據我國的教育法,每一位適齡兒童,都有免費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對于深圳市政府而言,完成基礎教育的供給,同樣義不容辭。但從實際出發,深圳要想幫每一位在深務工者的孩子都實現免費享受公辦教育的權利,短期內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

  為兌現政府職責,深圳將“1 5”文件與享受義務教育的資格相結合,看似權宜之計,卻也是切合實際的做法。在此基礎上,深圳市財政首次拿出5億元“讓絕大對數”符合條件的民校學生免費就讀,并從機制上保障民辦教育的投入,又是一項長遠之計。盡管此舉稱不上絕對的公平,但至少是一次大的突破,它讓民生福利實實在在地落進了5萬多個家庭,這是值得鼓勵的。
  
  我們同時也注意到,深圳市政府的此次財政傾斜,并不是按區域、按規模圈定幾個重點民校,然后直接實施“重點栽培”。民校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搜集材料上傳,確保將區里下撥的經費落實到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學生身上。這樣的扶持方式,減少了財政資金分配過程中,權利被綁架和被尋租的可能,確保了惠民政策執行中的公平公正。
  
  但就筆者觀察,深圳此舉的意義還遠不止此,根據一些家長的說法,深圳此次定向劃撥財政扶持金的做法,與光明新區推行的教育券有著類似的地方。今后,“不花錢”的學生在選擇民辦學校時,將有更大的空間。對個性化、高品質教育有需求的公辦學校學生,也能以較少的成本,自由選擇接受教育的方式。這既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一個“松綁”的過程。
  
  對于民辦學校而言,新政即將帶來的變化,將成為一個可見的預期。深圳市教育局為民校制定的“差異化、個性化、特色化”的發展定位,將成為民校校長、投資人的具體行動。積極調整、找準方向的民辦學校,將憑借個性化的模式和優質教育,贏得更多“手握財權”學生的青睞,在市場中越做越大;而能力不足,辦學資質差的民校,終將倒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