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療服務費將調整9300種
2013年01月23日 來源:新京報
昨日(01月22日),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黨組書記吉林,到政協參加小組討論。
談醫改
總體上比較平穩
談到醫改,吉林說自己感受特別深,他現在還是北京市醫改領導小組組長。
吉林透露,在友誼醫院做試點動員時,他到現場跟友誼醫院院長和醫護人員講:第一,此次改革并不是政府為減少投入而進行改革,是愿意加大投入,只不過是希望通過體制的改革,使得這些投入更有效,投完之后各個方面都說好,特別是老百姓要說好,醫護人員也滿意。第二,北京堅決不能出現,醫保預付總額到頂以后,醫院不服務不看病的情況。
他認為,目前總體上還是比較平穩的。吉林還說,北京的醫療服務費比較低?,F在正在醞釀對此予以調整,“發改委在牽頭,幾個部門在參加”。此次服務費調整一共有9300種,“這個量很大。”
談養老
關鍵是土地政策
針對有委員談到現在等養老的床位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吉林說,現在關鍵的問題在于土地政策上還需要突破。
他解釋說,同樣的土地,如果作為商業用地或住宅用地,土地的出讓價值很高。如果是公益用地,或通過協議或出讓的方式,土地效益很低,甚至是沒有效益,基層政府會考慮這個問題。他認為,基層政府在這方面的觀念需要進行轉變。
吉林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怎樣針對養老產業出臺特殊的政策和渠道。
談人口
“特別復雜”的壓力
吉林稱,人口問題是一個特別復雜的壓力,“有時候覺得這是個重大問題要下決心,有的時候似乎這個決心又很難下。”他說,有一次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一個活動,觀看來自延慶的打工子弟表演,現場呼吁在北京上學,“弄得我們熱淚盈眶,面對這些孩子,怎么下決心,下什么樣的決心”。
他聽別人說過,“北京市長有意思,老嫌人多,各地的人到北京來,北京市長應感到光榮”。他也曾被幾個北京人質問“你們想把北京搞成多少人,什么看病、坐車、買東西都難”。
他說,關鍵怎么把握,既要控制規模,又要控制有序的流動,還要調整結構。
熱點回應
“7·21”災難“的確很痛心”
吉林說,去年發生了“7·21”特大自然災害,造成了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不管怎么樣,絕對沒有想到這場洪水能夠造成這么大損失,確實很痛心”。他回憶說,當自己意識到出大問題的時候,是自己在房山的時候。當天夜里就趕到房山的吉林第二天中午詢問房山的同志發現了多少遺體,“他給我說了一個數,我想壞了,這可是重大事故”。吉林說,這次特大的自然災害,對首都的經濟社會影響不能說不重大,不過處理還是比較平穩。去年年底,法院給吉林報了一個數字,此次自然災害中各個方面到法院起訴的共98件,“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問題都通過政府的工作和調節的方式化解了”。這98件,到年底時又化解了一部分,“處理得還是比較平穩。”災害發生后,市委市政府已經著手進行了研究、反思,從城市規劃,到規劃實施,再到農村減災防災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安排。
吉林
人口問題是一個特別復雜的壓力,有時候覺得這是個重大問題要下決心,有的時候似乎這個決心又很難下。
看打工子弟表演,現場呼吁在北京上學,面對這些孩子,怎么下決心,下什么樣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