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染色”風波屢屢發生
2013年02月25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評:食品“染色”風波為何屢屢發生?
茶瓜子跟茶葉完全“不沾邊”、工業滑石粉讓瓜子外表光鮮亮麗……近日有媒體曝光,上海炒貨市場暢銷“染色瓜子”,甚至發現有些炒貨中含有致癌的工業添加劑,讓人感到觸目驚心。該事件被微博轉發,備受輿論關注,網友們紛紛驚呼:這下你還敢吃瓜子嗎?
食品“染色”事件并非今日才有,之前就發生過酒水塑化劑、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問題。筆者想問,為何類似事件屢屢發生?
食品行業亂象橫生,無良商家胡作非為,道德缺失無疑是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監管部門為何在食品安全出現問題之前,視而不見?無動于衷,恐怕也是一大原因。事實表明,監管部門監管門檻低,以“不出事”作為最低標準,使監管流于程序性敷衍;或是相關職能部門在遇到問題時,因利益沖突等原因當“睜眼瞎”,結果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食品安全瀆職罪,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我們看到,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在不斷完善、標準也在提高,這些都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現狀。
此外,要想徹底遏止“染色瓜子”等不安全食品貽害公眾,除了要嚴厲追究問題商家和企業之外,還要讓那些有法不依的監管者承擔責任。只有多管齊下,才能讓百姓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