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電解器”能判斷水質嗎
2013年03月19日
一杯自來水,一杯純凈水,同時插入一種名叫“水質電解器”的儀器,通電30秒、3分鐘后,自來水表面漂浮起厚厚一層黑乎乎的污垢,而純凈水卻只有極淡的黃色--這是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個水質試驗。
自來水真有這么臟嗎?記者采訪凈水領域專家后得知,我們看見的污垢其實絕大部分來自水質電解器本身,與自來水并無瓜葛,而水質電解器只能判斷水的導電性能,對判斷水質無甚作用。
謠言流毒十幾年不斷
上海市凈水技術學會理事長陸曉峰看到網上圖片的第一反應是:這怎么可能?即使將一杯自來水燒干,留下的固體物也不會有這么多。那這黑乎乎的一層,從何而來?
原上海市供水處總工程師、原國家供水水質監測網上海監測站站長陳國光說,其實這個謠言已經傳了十幾年,他辟謠過很多次。這個實驗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純水不導電,自來水會導電。
他解釋,中學化學課本中就有介紹:純水不導電,而含有其他離子的水可以導電。在實驗中,以鐵棒為正極,鋁棒為負極,通電之后,鐵原子就會丟失電子,成為鐵離子--二價鐵離子在水溶液中呈綠色,三價鐵離子呈紅棕色。當鐵離子在水中遇到氫氧根離子,就會結合生成紅棕色、不溶于水的氫氧化鐵,肉眼就看到了紅黑色的絮狀沉淀。
“如果把鐵棒換成銅棒,那我們就會看到一層藍綠色的沉淀浮在水面上。”陳國光說,如果在純水中加一勺鹽再電解,那表面也會浮起一層同樣的污垢。
長期飲純水不利健康
最初,這個“戲法”是純凈水設備的推銷人員用來推銷產品的。采用反滲透膜的凈水設備產出的是純水,導電率非常低,與自來水在電解反應中的表現會有明顯反差,極易誤導老百姓,認為污垢來自自來水。
陳國光介紹,自來水水質監測,根據國家標準有100多項指標,水質電解器一項也做不了,而純水長期飲用對人體健康并沒好處。他透露,目前上海正在制定為中小學生提供直飲水的方案,醫學專家也反對為學生提供純水。
他介紹,上?,F在大部分喝長江水,來自青草沙的水源比較優質,而且上海已逐步建成了多套大型的自來水深度處理設備,完全可以保證自來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