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備戰H7N9禽流感
2013年04月03日
中新網4月3日電 中國內地近日先后發現7例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且集中于長江中下游毗鄰的三省市,引發社會關注。對此,中國多地啟動防控部署,并積極向社會通報相關措施。官方多個機構和相關專家在提醒公眾注意預防的同時,也強調目前并未發現該病毒可人傳人,不必恐慌。
2名確診病例已死亡 1人病危仍在救治
3月31日,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報,上海市和安徽省發現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兩名上海市患者,一名為李某,男,87歲,2月19日發病,3月4日經積極搶救無效死亡,另一名則為吳某,男,27歲,2月27日發病,3月10日經積極搶救無效死亡。
安徽省滁州市的患者韓某,女,35歲,3月15日發病,目前病情危重,正在江蘇南京積極救治,仍在重癥觀察室中搶救,尚未脫離生命危險。最早發現的3例病例臨床表現均為早期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進而發展為嚴重肺炎和呼吸困難。
4月2日,江蘇省衛生廳也對外通報,江蘇省確診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其中的一名患者從事的是活禽宰殺工作。3日,蘇州衛生局通報,蘇州吳江的一例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搶救中,但該患者感染來源尚未確定。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一共發現7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除最早發現、并經搶救無效死亡的2名上海患者,其他5人均在接受救治。
多地積極應對 通報部署防控進度
最新的4例確診病例均出現在江蘇,對此,江蘇省衛生廳在通報確診的次日(4月3日)便公布了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首批16家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首批定點收治醫院名單。一名確診病例病危的蘇州,也已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預防控制專家組、醫療救治專家組,強化疫情防控,全力救治病人。
中國其他省市也積極進入H7N9禽流感防控“備戰”狀態,廣東省農業廳2日通報指出,今年已累計檢疫牲畜、家禽逾2億只,發現的病禽已做無害化處理,截至4月2日,未接到有關禽流感的疫情報告。
北京市則將H7N9病毒納入北京市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監測體系,針對H7N9病毒的檢測試劑2日也已抵京。
上海3日啟動流感流行應急預案III級響應,將全市43個流感監測點和130家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不明原因肺炎主動搜索的頻率,從實施“每周報告”制度改為“每日報告”制度。
其他各地也通過覆蓋全省的機構進行檢測及預防,如陜西有19家流感哨點醫院進行監測,凡是有發熱病例、白細胞降低、癥狀異常的病癥患者均要報告。云南全省也有17個實驗室可檢測出H7N9病毒,并在半天時間內得出檢測結果。湖南、重慶、海南等地也積極向社會通報當地的病例監測狀況,目前尚未發現其他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
針對內地出現的禽流感確診個案,港澳臺地區也積極部署進行防控。香港醫療衛生系統進入緊急狀態,多個部門2日召開跨部門會議,檢視香港各部門的傳染病監控措施。并將加強香港對懷疑感染H7N9個案的監測,出入境口岸設有體溫檢測,有懷疑個案隨時隔離。
臺灣地區則用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藥劑、流感疫苗,以及境外阻絕、邊境管制、小區防疫、醫療體系保全、個人與家庭防護等措施嚴防H7N9禽流感。此外,還儲備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建置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定應變醫院,若疫情爆發則專責收治傳染病病人。
病毒尚未證實可人傳人 專家稱無需恐慌
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以往僅在禽間發現,因此尚未納入中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監測報告系統。但根據目前對首先確診的3名病例的88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結果顯示,還未提示該病毒具有較強的人傳人能力。
中國疾控中心也在4月1日發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識問答》指出,根據目前有限證據推測,公眾感染該病毒的風險較低。參與感染H7N9病例救治的感染科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也表示,公眾對H7N9無需過度恐慌。
因目前國內外尚無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指出,和其他傳染病一樣,抗御H7N9禽流感最有效的是預防。這也意味著,監控是目前防范H7N9禽流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法黛拉•沙伊卜2日表示,世衛組織對此表示關切并和中國政府保持密切聯系,中國與世衛組織共享信息,世衛組織也會將這些信息共享給成員國。
據了解,病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現為高熱等呼吸道癥狀,往往很快發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專家提示,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尤其是出現高熱、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就醫。同時,清明踏青季,市民外出游玩時,一旦遇到不明野鳥不要近距離接觸,并最好不要食用野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