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陷“職場自閉癥”
2013年04月08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鄭州4月8日電 (段曉宇)強迫癥、拖延癥、職業(yè)倦怠癥、辦公室綜合癥……近年來,許多不曾在醫(yī)學上見到的五花八門的“病癥”層出不窮,悄無聲息地纏上了不少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們紛紛對號入座,“人人都有病”似乎成了一種風潮。日前,一則“職場自閉癥,你中槍了嗎?”的微博又引發(fā)了眾網友熱議,網友呼吁:解鈴還須系鈴人。
由于現代社會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有不少人因工作、社會壓力等原因,在職場中產生類似“自閉癥”的現象。其主要表現為:平時獨來獨往;行事過于“低調”;開會盡可能往后坐,不想發(fā)表任何意見;工作時不善于與同事溝通,總是悶頭做事;從不參加同事活動;遠遠看見領導故意繞行;跟客戶打交道盡量選擇郵件或聊天軟件,上述幾種情況被稱為“職場自閉癥”。
有調查顯示,上班族中62.5%的人覺得自己不合群或者不夠合群,超過60%的人表示當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和別人持有不同意見時絕對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寧可保持沉默。31.25%的人覺得自己患有職場自閉癥。
在鄭州,有許多上班族也紛紛喊中槍。“我覺得自己好像得“職場自閉癥”了。”剛在鄭州某事業(yè)單位工作半年的90后周毅說,“我本來挺愛說話的,如今卻變得漸漸‘自閉’起來,單位同事都是60、70后,80的都很少,喜歡的東西更是不一樣,沒人和我聊天,大小活動沒我的份,開玩笑總也插不上嘴。自己像是成了一個‘邊緣人’”。
“鴨梨山大啊,每天睡覺都在想明天寫什么題材的稿件。有時候晚上做夢都是領導催稿。上班時間忙忙碌碌,累的頭昏腦脹的,更別提參加同事組織的活動了,根本沒心情。”在鄭州某報社工作的劉倩告訴筆者,她本來就不愛說話,不善交際,加上工作繁忙,平時根本不想參加同事組織的任何活動,也不想想理會任何人。對于領導更是能躲就躲,省得給自己找麻煩。
“職場自閉癥”,已成為一種職場狀態(tài)。而造成“職場自閉癥”的原因,更是多種多樣。調查顯示,37.5%的人認為是工作壓力大;34.38%的人則覺得是性格原因;21.88%的人選擇了工作競爭激烈;還有6.25%的人則直接說“沒找對工作”。事實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性格固然重要,但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及時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同樣重要。
多數網友認為這是一種心病,要想擺脫“職場自閉癥”,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yī)。
其中,網友“Vine”說:“自閉其實是對職場關系的一種逃避,可以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以調整自己的不良心態(tài)”;“沫沫”說:“身體不健康很可怕,心理不健康更可怕。為走出自閉癥,還是要‘自我調節(jié)’,畢竟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yī),別人救不了你,只能自己靠自己”;“一葉知秋”說:“我在公司不是很喜歡與人溝通和交流,別人給我起了個外號叫“葉孤城”,后來我專門上網查了查,原來是得了“職場自閉癥”,于是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各種活動,經常與別人交流,慢慢地就沒有人再喊我這個外號了。其實我認為“職場自閉癥”只是自己一種自卑的心理,想要痊愈還要靠自己”。
在職場中,因為環(huán)境、壓力等原因產生而出現的“職場自閉”癥狀,其實并不少見,因此需要及時調整,在健康與事業(yè)間找到平衡。有關專家表示,“職場自閉癥”會影響到個人健康。因為一個很少與別人交流的人,往往在工作中難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遇到困難和壓力也很難得到及時的緩解,所以身心容易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專家建議,要擺脫“職場自閉癥”,就應多參加一些自我成長課程,或是閱讀一些人際溝通、自信心訓練方面的書籍,并在職場中加以實踐。如果感覺自己難以解決,不妨通過心理輔導治療,或者找親朋好友說說心里話,舒緩壓力。歸根結底,最關鍵的還是要多肯定自己,樹立信心,并學會主動與同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