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藥掰開用變成兒童藥?
2013年05月06日 來源:長江商報
伢生了病卻很少有兒童用藥,只有將成人藥掰開服用,藥的劑量家長很難把握。近日,記者走訪武漢多家醫院和藥店,發現兒童用藥“成人化”是個普遍現象,國內市場90%藥品無適用于兒童的劑型,兒童用藥安全難以保障。
成人藥掰開用變成兒童藥?
陳女士的伢今年剛滿3歲,昨日伢哮喘的毛病又犯了,醫生開了一種治療哮喘的藥,并囑咐只能吃一片藥的三分之一。陳女士回家后發現藥片很小,且比較堅硬,不管是用手掰還是用刀切,就是拿捏不準那三分之一。她看了一下說明書,該藥屬于成人用藥,兒童需減量服用。
記者從武漢各大醫院兒科了解到,如果實在沒有兒童適用的劑型,需要用到成人藥時,一般液體類的都是護士用注射器抽取需要的劑量,片劑類的藥物則由護士先將其碾碎,再分成等份,“這實在是個技術活兒,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可沒有解決的辦法。”一名兒科住院部護士說。
九成藥品沒有“兒童版”
中南醫院門診藥房負責人朱惠介紹,藥房里兒童專用藥約占到整個藥品的10%,也就是說90%的藥物都沒“兒童版”,兒童只能服用成人藥的“減量版”。
在藥店,記者幾乎沒有看到兒童用藥專柜,兒童藥品多集中在感冒用藥、維生素等幾類單一品種,多數藥品都沒有兒童劑型。打開成人藥品的說明書,對于兒童如何服用,一般標有“小兒減半”、“兒童酌減”等字樣。而兒童的體重和個頭相差巨大,如何服用往往讓家長非常糾結,多數家長是憑著感覺給孩子服用。
兒童用成人藥可能造成肝腎受損
中南醫院一位資深兒科專家說,兒童用藥的匱乏給兒科醫生用藥也帶來很大不便,兒童要使用成人藥物需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重精確計算用藥量,不但容易造成藥品的浪費,而且成人多為復合制劑,藥物中的某些成分不適合用于兒童,加上兒童生長發育尚未成熟,對藥物的吸收、代謝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器官損害也與成人有所差異,如果用藥不當極易造成兒童肝腎功能受損。
有數據顯示,兒童使用成人藥產生不良反應的發病率是成人的1倍,而新生兒的發病率更是成人的4倍。據了解,我國現在有西藥3500多種,但兒童劑型僅有60多種,占我國人口的20%兒童,屬于他們的藥品卻僅占藥品的2%。
兒童藥品為何短缺?有業內人士指出,兒童用藥市場有限,投入產出比與成人用藥相比較高,加上兒童藥品臨床經驗缺乏,難以在兒童身上開展臨床用藥實驗,制藥廠生產兒童藥品利潤低、報批難等,都是兒童專用藥匱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