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制造白加黑來京鍍金
2013年05月15日
近日,公安部展開專項打假行動,涉及藥品、醫療器械、日化用品等民生領域。本報今起推出公安部打假系列報道,揭秘“淀粉藥”的生產過程和銷售網絡,披露最大走私銷售醫療“洋垃圾”團伙被端內幕以及涉案1.5億元特大假冒婦幼用品案偵破經過。
藏匿在河南安陽市13個假藥窩點,在嫌疑人劉民的控制下,各個窩點包裝、倉儲、生產各司其職。生產窩點中,有的甚至擁有先進生產線,產量驚人,假藥外形幾可亂真。生產出的假藥通過自營的物流公司運至北京“鍍金”,然后銷往各地。
近日,公安部指揮遼寧、河南、北京等8省市公安機關統一開展集群戰役收網行動,這個“經營”兩年多、以劉民為主犯的特大假藥制售犯罪團伙被徹底端掉,共搗毀制售假藥犯罪窩點13處,繳獲“腦心通”、“硝苯地平片”、“白加黑感冒膠囊”、“嗎丁啉”等各類常用藥8000余萬片(粒),查獲制假原料2000多公斤,查扣制假設備43臺。
查抄
廢舊工廠內生產假藥
遠離村莊的破敗院落,鐵將軍把守,院內悄無聲息。誰會想到這里是一個生產假藥的窩點?陰暗、潮濕、垃圾滿地的地下室內,粉塵滿天飛,工人時不時被嗆得咳嗽一聲。和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假藥生產線非常先進。這里,又是一個生產假藥的窩點。村子角落的廢舊工廠內、正常生活的居民家中等多達13個制售假藥的窩點,分藏在這些各不相關的場所。
3月31日,河南安陽警方突然出現在生產窩點時,工人還正在忙著生產假藥。當天上午9點,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以安陽為主戰場的制售假藥集群戰役統一收網行動,安陽市公安局共出動460多名警力,兵分7路,趕赴各個生產假藥的窩點。2小時后,團伙主犯劉民及其他嫌疑人段華等各類涉案人員共35人全部被抓獲,搗毀生產、銷售、倉儲假藥等犯罪窩點13個,查扣各類制假設備42臺,繳獲假藥8000余萬片(粒),查獲制假原料2000多公斤。
今年1月,公安部將遼寧一個購買假藥的線索轉給安陽警方。確認了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后,警方鎖定43歲的劉民是該案的“一號人物”,根據其行蹤,最終將這個特大假藥制售團伙連根拔起。
產量
一天可生產6000盒假藥
4月21日,記者在安陽市公安局文泰分局一間涉案物品集中保管室內看到,復方甘草片、白加黑感冒膠囊等成箱的假藥將這間近200平方米的屋子填滿,屋內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藥盒的包裝,以及盒內的藥片,都和真藥幾無區別。
“這些只是我們暫扣假冒藥的其中一部分。”李濤告訴記者,犯罪團伙擁有先進生產線,假藥的生產量驚人,每天可以生產20萬粒的藥片,按照一盒30粒計算的話,一天大約能生產6000盒藥。“不少藥是訂單式生產,有了訂單,再開始生產,什么藥好賣,就生產什么藥。”辦案人員說,有些藥如果僅從外形上看的話,很難識別,但是一鑒定,這些假藥就現出原形了,主要是淀粉類成分,有的根本不含藥材,有的僅含有微量藥材。
這些起不到療效的假藥,不是在遠離村莊的廢棄廠房內,就是在偏遠的破舊院落內生產的。窩點內的生產線很先進,不同于以往假藥團伙采用的手工作坊形式。
身價
假藥進京鍍金后銷往全國
據警方介紹,劉民通過各種形式,搜集到假藥材料、包裝及商標標識等廠家和不法商販的信息,然后購買齊全生產假藥需要的所有材料,交由各個窩點進行生產。
各窩點負責人都是劉民的親戚、朋友或同學。每個窩點內工人數量約為六七個,全部是農村無業人員。
“劉民和所有窩點的負責人都是單線聯系,窩點之間不能互通有無。”安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王鋼說。生產出的假藥通過物流渠道先運往北京,再銷往全國。早年從針織廠下崗的劉民經營了2個物流公司,其中一個為自己運送假藥,另一個承包給他人正常營業為自己掩護。運往北京的路上,這些假藥的身份是工業配件。
以工業配件的身份運抵北京后,河南假藥搖身一變成為“北京藥”。“這是為了提高可信度。”劉民說。
利潤
賬本顯示一年賺4000萬
警方調查發現,犯罪團伙假冒的主要是針對慢性病的知名品牌的常用藥。“慢性病人群多,市場大,而且就算治不好,也吃不死人,不會覺得藥有問題。”嫌疑人段華說。披著“北京藥”的外衣,假藥銷售得非常好。
據介紹,劉民在假藥行業浸淫的時間不短,本身積累有特定的銷售渠道,再加上通過網絡等途徑吸引了大量訂單,所以都是訂單式生產。對于他自己無法生產的假藥,但又有訂單的話,劉民通過和其他假藥團伙“串貨”的方式,拿貨后再銷售給買家。
劉民團伙生產的假藥主要銷往黑龍江、山東、遼寧、河北等省市的“二手代理”。銷售過程中,劉民等賺取暴利。警方從查獲的賬本中發現,一盒假冒感冒藥,生產成本是六七毛錢,劉民銷售給“二級代理”時的價格躍升為三四元,而“二級代理”再銷售的價格就和正品藥價相差無幾了,他們在此過程中分別牟取暴利,利潤在200%以上。
賬本記錄顯示,2010年生產假藥獲利達4000萬。警方收網行動中追繳的假藥,如果成功銷售,利潤也至少以千萬計。
警方提醒,購買藥品要選擇正規藥房,不要在鄉村沒有資質的不正規藥店內買藥,以免買到假藥,貽誤病情治療。
對話嫌疑人“我以前也吃到過假藥”
今年35歲的段華是劉民假藥團伙中包裝窩點的負責人,他的母親和劉民的妻子是遠房親戚。從2010年開始,本是一名理發師的段華,無心打理自己的理發店,而是跟著劉民做起假藥生意。記者采訪時,他說自己只干了不到半個月,“什么都不知道”。
記者:知道劉民是做什么的嗎?
段華:這兩個月知道他是做假藥的,以前就知道他很有錢,是做工程的。
記者:劉民找你過來給他做什么?
段華:他讓我過來給他幫忙,讓我幫忙購買電線等一些工業配件。
記者:是買工業配件嗎?
段華:(沉默)讓我幫他找包裝的地方,包裝假藥。
記者:知道假藥對病人的危害嗎?
段華:沒想過這個,我只想過無照經營要是工商來查怎么辦。其實,我自己以前也吃到過假藥,但這些自己做出來的假藥,沒吃過。
記者:劉民怎么給你支付工資?
段華:我不知道,還沒領過工資。
記者:給工人怎么發工資?
段華:男的一天100元,女的一天60元。后來工人嫌工資低,又給他們漲了工資,按計件發工資,但是怎么計件,我不知道。(文中嫌疑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