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協通過碳減排協議
2013年06月05日
記者昨日(06月04日)從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簡稱國際航協)獲悉,在目前正在舉辦的國際航協第69屆年會上,國際航協通過了“航空碳中和增長協議”。該決議遭到了中印兩國航空公司的反對。
航空碳排放一直是近兩年的熱門議題。目前,行業內普遍認可的全球性航空碳排放目標為:至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實現碳中和增長(碳排放數量不再增加);在2050年將排放量削減至2005年的一半。
此次國際航協通過的協議,核心內容就是圍繞各航空公司的碳排放情況及未來的減排目標展開。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協議是,今后將以“2018年至2020年間的年均排放總量”制定行業和航空公司的基準線。
而在近兩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歐盟碳稅體系中,航空公司的碳排放基準線是以2004年到2006年間的年平均排放量計算,即各航空公司可以獲得上述平均排放量85%的免費排放配額,其余的排放量則需要購買。
需要注意的是,國際航協表示,此次通過的協議是為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提供的建議性協議,并非最終方案。最終的解決方案,將在今年9月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上出臺。
盡管只是建議性協議,但該決議仍遭到了中印兩國航空公司的反對。
據新華社報道,中航集團總經理、國航董事長王昌順表示,國際航空業的氣候變化行動以及減排機制設計,應當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對國家加以區分,即發達國家承擔減排義務,發展中國家自愿減排。
報道稱,參會的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深航、廈航、吉祥航空等中國航空公司均在國際航協的碳中和方案表決中投了反對票,印度航空等公司也支持國航的表態。
業內分析認為,中印作為航空業新興國家,一直不同意對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進行收費或交易。國際航協此次通過的協議,雖然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不同,但只是操作上有區別,還是支持對碳排放進行收費的。因此,遭到中印航企的一致反對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