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環保廳公布環保公報
2013年06月06日
酸雨
酸雨正式的名稱是酸性沉降,它可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形態而落到地面,后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
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會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誘發植物病蟲害,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甚至造成森林成片地衰亡。
酸雨還會使非金屬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強度降低,從而使建筑物損壞。建筑材料變臟、變黑, 影響城市市容質量和城市景觀, 被人們稱之為 “黑殼”效應。
昨日(06月05日)是世界環境日,云南省環保廳公布了《云南省2012年環境狀況公報》。當中顯示,我省主要河流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開展監測的64個湖泊、水庫中,有9個屬劣五類水質。另外,安寧市、昭通市、楚雄市、個舊市的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為酸雨區,其中酸雨頻率最高的是安寧,其次為昭通。
水
主要河流總體輕度污染
去年,云南省主要河流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保持穩定,但水環境不容樂觀。六大水系主要河流受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長江水系、珠江水系、瀾滄江水系、紅河水系、怒江水系和依洛瓦底江水系。按斷面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類別衡量,在95條主要河流(河段)的179個監測斷面中,達標的有130 個斷面,與2011年相比達標率保持穩定。
在開展水質監測的64個湖泊、水庫中,水質優或良的共41個;水質輕度污染符合四類標準的10個;水質中度污染符合5類標準的4個;水質重度污染,劣五類的9個。有32個湖泊、水庫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達標率為50%。與2011年相比,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全省湖庫水質總體穩定。
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也保持穩定,滇池草海總磷年均監測值較2011年有所下降;陽宗海水質由三類下降為四類;其它湖泊營養狀況無明顯變化。九大高原湖泊水質優及良好的湖泊是瀘沽湖、撫仙湖 、洱海,重度污染的是滇池草海、滇池外海、異龍湖、星云湖。
根據云南省21個主要城市(所有州市府所在地和5個縣級市)的4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表明,能滿足三類水質標準要求的有42個,不能滿足的有1個。對于地下水監測,去年僅有昆明和玉溪進行部分監測點的水質、水位監測。
空氣
安寧酸雨頻率最高
去年,云南省18個主要城市若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日平均濃度值評價,普洱市、大理市符合空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占11.1%;昆明等14個城市符合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占77.8%;個舊和開遠符合環境空氣質量三級標準,占11.1%。
云南省18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均在93%以上,與2011年相比,優良率有所上升 。玉溪市等11個城市的優良率為100%,昆明市、大理市 的優良率為99.7%。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
在開展降水酸度監測的19個主要城市中,有9個城市監測到酸雨,其中安寧市、昭通市、楚雄市、個舊市的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為酸雨區;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蒙自市、大理市5個城市為非酸雨區。9個城市酸雨頻率在20%-40%的城市有1個,頻率在40%-60%的有1個,頻率在60%-80%的有2個。酸雨頻率最高的是安寧市,其次為昭通市。
其他
云南省19個主要城市的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值范圍在60.7- 73.1分貝之間,最高是六庫。除六庫外,其余18個城市均在70分貝以下 。
云南省19個主要城市共設置2418個區域噪聲監測點,總體來說,保山市、蒙自市、文山市、大理市、瑞麗市5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一般,普洱市、楚雄市為好,其余12個城市均為較好。
16個主要城市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略有下降,晝間各類功能區的超標率在3%-21.9%之間,夜間超標率高于晝間,4類區(交通干線兩側)的超標率高于其它區域。
森林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建自然保護區159個,總面積約282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2%,位居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第6位。
去年,云南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覆蓋全省16個州(市),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2012年云南省廢水排放量15.8億噸,比2011年增長7.11%。其中工業源排放量4.45億噸,比2011年減少5.71%;城鎮生活源排放量11.33億噸,比2011年增長13.02%。
工業廢棄排放量14799.34億立方米,比2011年減少了15.65%。廢氣中煙(粉)塵總排放量29.65萬噸,比2011年減少22.44%。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61億噸,比2011年減少7.29%;危險廢物產生量194.41萬噸,比2011年增加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