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百名學生感染沙門氏菌
2013年06月17日
中廣網眉山6月17日消息(記者吳喆華 眉山臺記者曹靜)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此前新聞有報道,四川眉山三百名學生發燒住院。眉山市人民政府昨天(16日)下午5點召開了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將這次事件定義為食品安全事故,并通報了患病學生的病因,是由沙門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性腹瀉。
6月13日下午,映天學校部分學生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癥狀。事發后,學校將有癥狀的學生送到醫院救治。截至昨天下午3點,眉山市5家醫院共有在院就診學生278人,其中感染性腹瀉臨床診斷191人、醫學觀察87人。眉山市衛生局局長彭峰表示,患病學生醫療救治效果明顯,救治工作有序進行。
彭峰:與14日上午10點30分統計的386人相比,在院就診救治學生已陸續康復出院,人數減少108人,無危重病人,無死亡病例,病情可控、可治。
15日,患病學生已初步診斷為感染性腹瀉。16日,映天學校“6·1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因查明,事件被認定為一次食品安全事故。
彭峰:根據省、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并經專家組會商,確定為沙門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性腹瀉。
眉山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已責成東坡區政府啟動食品安全事故調查程序,市政府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肖忠良表示,將依法調查處理。
肖忠良:由東坡區政府負責,組織力量開展此次食品安全事故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清責任,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切實抓好食品安全。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盡管眉山市通報病因已經查明,但事件中似乎還有許多疑問有待解答。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導致學生患病的沙門氏菌是從哪兒來的?這些學生患病前到底在學校吃了什么東西?
眉山市映天學校是一所民辦寄宿制學校,其中不少學生是外地人。一位初二的學生家長說,孩子住校,班里一共53人,至少有十幾個人發燒住院,她并不知道被污染的食品從哪來。
家長:孩子說這兩天吃的比較多,也記不清吃了什么特別的東西。
映天學校共有學生1385名,這次食品安全事故最多時,共386名學生被送至醫院,學生患病率高達27%。一位初三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映天學校平時不允許學生吃零食,她懷疑是學校食堂提供的飯菜被污染了。
家長:它是封閉式的學校,不準帶零食,也沒有地方買。如果說這么多人都生病,那不會是自己吃零食的原因。
據了解,該校共有四個食堂,分別供不同階段的學生吃飯。每當臨近中高考,學校會給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加餐。這次患病的學生主要是初中和小學學生,其中包括29名因病未參加中考的學生。
家長:四個食堂,初中一個,小學一個,高中一個,教職工一個,其實后面的鍋灶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只是吃的地方不一樣。中考的時候,學校會特別給畢業班開一點伙食。他說那天吃了雞、鴨子,吃了就鬧肚子了。
這次食品安全事故的最終原因還需等待有關部門的調查結果,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是沙門氏菌讓學生們吃壞了肚子。
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中毒經常位列榜首。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教授陳志海介紹說,沙門氏菌屬于一大菌屬,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有2000多個型,其中大部分細菌對人是不致病的,但有4種沙門氏菌容易導致食物中毒。
陳志海:真正的致病菌還是少數、個別的,常常引起我們致病的,是食物引起的,叫食物中毒。非常有名的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沙門氏菌屬,B群里有鼠傷寒沙門菌,C群里有豬霍亂沙門菌,還有腸炎沙門菌,E群里有鴨沙門菌。一般得說出屬于哪一個沙門菌。
沙門氏菌可以污染包括水、瓜果蔬菜、肉類等,人直接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后可能生病。陳志海指出,只要經過充分烹飪,能夠將食品中的沙門氏菌滅活。
陳志海:污染了以后,這種細菌可以肉類、米飯等食物上生長。這種細菌在經過烹飪,都可以消滅掉。
沙門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在陳志海看來,非常容易治療。
陳志海:如果有發燒,有血象增高,需要用抗生素,再用一些輔助藥物。如果沒有發燒,沒有血象增高,對癥治療就可以。非常好治,不會留下后遺癥。
據了解,這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學校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類似情況。這一次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孩子們吃了什么東西,學校的食品安全監管漏洞何在,盡管眉山市通報病因已經查明,但似乎疑問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