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缺維A、鐵、維B2
2013年06月18日
6月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羅馬總部發表《糧食及農業狀況》年度報告,據其估計,目前全球14億人超重,其中5億人肥胖。這與營養不足和微量元素缺乏等一起大大增加了社會經濟成本,全世界每年因營養不良導致生產力損失和保健支出高達3.5萬億美元。
報告估計,目前全世界近70億人中,有20億人患有一種或多種微量元素缺乏癥。全世界大約1/5的人超重;5歲以下兒童中有26%發育遲緩,31%患有維生素A缺乏癥。
我國居民是否存在營養不良問題?《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營養學會理事、南京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汪之項教授。他表示,近些年來,我國居民營養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營養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村人口比較突出。其次,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部分居民出現了營養過剩問題,造成肥胖,這類人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量,但維生素和礦物質普遍缺乏,是廣義上的營養不良。
汪之項介紹,根據全國營養調查報告,我國居民普遍缺乏維生素A、鐵、維生素B2、鋅、碘等,西部地區的民眾還缺乏蛋白質,這些都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維生素A對調節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長期缺乏,消化道、呼吸道功能會變得脆弱,且容易生病,出現夜盲癥、角膜軟化、皮膚問題;鐵參與血紅蛋白的生成,大量缺乏會造成貧血,即使是身體內鐵儲備減少,都會阻礙兒童的智力發育,降低成人的工作效率。他說:“每個人缺乏的營養不同,輕重程度也不同,如果得不到及時補充,久而久之會增加傳染病和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對社會醫療造成沉重負擔。”
針對目前全球營養不良的現狀,糧農組織提出的對策包括,提高玉米、水稻和小麥等主糧,以及富含營養的豆類、肉類、奶類、蔬菜和水果的生產率。汪之項介紹,能高效補充維生素A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蛋黃、牛奶,另外胡蘿卜、西蘭花、菠菜等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補充鐵可以多吃血豆腐、瘦肉、木耳、紅棗等。總而言之,保證食物的多樣性、營養均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