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能否破解養老之惑
2013年07月04日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是廣大老年人的心愿,也是保障老年人權益的應有之義。對那些生病又有養老需求的老年人來說,他們該如何安度晚年?
上周,滎陽和佑尊長園如期收到了老人們的體檢反饋表。這家民營養老院自從半年前加入河南省老年醫養協作聯盟后,每月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會上門免費隨診一至兩次。
在這張表上,哪位老人該重點看護,哪位老人要及時送醫都有詳細的說明,而這些以前僅靠養老院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
醫療、養老——
雙重需求的現實困惑
對于上了年紀的人,“老有所醫”是他們看重的必要保障。
而對很多養老院院長來講,入住老人的醫療問題,始終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糾結的“心病”,因為養老院本身并沒有專職的醫護人員和衛生室。
和高級護理人才匱乏相對應的,是衛生所等基層醫療機構審批的高門檻。據了解,在鄭州市40多家市級養老機構中,民辦養老院占了絕大多數,這其中,只有兩家“大腕”級的有自辦醫院。
由于傳統觀念等原因,將養老院作為最后歸宿的老人,往往是由于家人無暇照顧,自己又疾病纏身。這些老人若頻繁被送往醫院,不僅家人分身乏術,養老院也疲于奔波;而不送醫,養老機構又無力承擔老人的生病風險和專業的醫療看護。
“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探索,正是在這樣的現實困惑與碰撞中應運而生。
新組織、新角色——
“醫養聯盟”的雙贏探索
雖然“醫養結合”省內外多地都在探索,但去年年底河南省老年醫養協作聯盟的成立,還是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這個聯盟的特色,不僅在于打破了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各自為政”的局面,還在于它以發起人——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鄭州31家養老機構加盟,實現了區域內的醫養協作、雙向轉診,老年患者的醫養需求在這個“聯盟體”內能得到“一站式”滿足。
“我們開通了就醫綠色通道。養老院的老人患病住院時,我們的120免費接診,專門的老年病科及時診治;老人出院后,定期回訪。”鄭州市九院健康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張長安告訴記者。
有了定點醫院,養老機構嘗到了甜頭,廣大老人得到了實惠,醫院也因之變成了養老“醫療保障基地”。
“醫養聯盟是一種雙贏探索。”省民政廳老齡處處長田開勝認為,養老院需要專業的健康服務,而和養老機構的合作,也有利于醫院整合、優化醫療資源,提升床位周轉率。
理解、幫扶——
前行路上的政策呼吁
在我省其他地方,醫養結合的探索也在進行,但求索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
一些養老機構反映:我們愿意追加投入,開辦自己的醫院、診所。但沒有醫保政策,老人不愿住,自辦醫療機構何以為繼?
據悉,最近我省一家大型養老機構正在和鄭州市九院協商合作,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把自辦醫院變為九院的分院,共享九院的醫保資源。
對醫院來講,醫養結合一定程度上也是醫院服務社會的公益擔當。但從長遠看,對養老機構免費的巡診、義診,老人健康管理等錢從哪兒來?調動更多醫院實施醫養結合的積極性,還需政策扶持、資金投入。
在歐美等國家,老年人根據健康狀況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機構。急性疾病進綜合或專科醫院,需要中期照料的老年疾病進老年醫院,康復治療在專門的護理院完成,“終老”的選擇才是養老機構。在我國,不僅老年醫院欠缺,真正意義上的護理院也少之又少。
“說到底,醫療和養老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醫、養要‘無縫對接’,政策也要創新、銜接。”一位養老機構負責人說,“這是一個趨勢,早關注,早解決,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