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堿性食物真能防癌嗎
2013年07月11日 來源:新浪健康綜合
導語: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江湖開始流傳一個關于堿性食物與癌癥兩者關系的傳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因此提倡食用“堿性食物”有利于身體健康。再配合“大部分癌癥患者的體質都是酸性的”的疑似捆綁銷售的另一“重大發現”,“多吃堿性食物能抗癌防癌”的說法不脛而走。
什么是食物的酸堿性?關鍵詞:食物、酸堿、化學性質. 所謂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是在食物化學研究中應用的名詞。這種研究主要用于評價食物的化學性質,特別是在食物礦物素含量的測定中使用。它是根據食物燃燒后所得的化學性質來分類,而不是以食物本身的酸堿口味來劃分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內環境維持在一個比較恒定的酸堿度,血液的PH為7.35至7.45,處于弱堿性,這也是所謂的“食物酸堿平衡論”的理論基礎,即人體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由此產生了所謂多吃酸性食物能導致酸性體質,不利于身體健康,相反,多吃堿性食物則可形成堿性體質,有益于健康等。其實,如上所述,食物分為酸堿性是食物化學的研究范疇,而食品化學研究與食物進入人體后的代謝有著天壤之別。食物進入人體后,經過消化、吸收、分布、代謝等復雜的反應,形成數以千計的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還有很多呈中性。而血液的酸堿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 平衡的結果,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后剩余的幾種礦物元素就可以決定的。人體酸堿度的正常調節是通過血液自身、呼吸及腎臟的調節來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在正常人體內,酸和堿是永遠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
食物酸堿能改變身體的酸堿性嗎?關鍵詞:酸堿性、食物、血液. 僅因食物而導致體液的酸堿改變幾乎不可能。營養學把食物分為酸性、堿性、中性三種,但食物的酸堿性不能改變身體的酸堿性。如果這個PH值指的是血液的PH值,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人體本身有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舉了個例子,比如堿性食物蔬果中的鉀、鈣含量較高,但人體不是食物給多少它就照單全吸。吸收不了其實會通過尿液、大便排出來。這種精確的身體運作正是防止某一種成分過多而導致身體的改變造成疾病。
無論吃酸性食物或是堿性食物,如果只吃某一類食物,偶然出現過量狀況,人體能自動調節修復。但如果長期在如此,人體來不及修復就會造成疾病的發生。而一旦形成了疾病,人血液的PH值確實會有變化。
但不能反著推,認為“體質變酸才有疾病”臨床上也沒有實驗數據證明這一點。
到底有沒有酸堿性體質之說關鍵詞:體質、酸堿度、緩沖系統. 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之所以能保持動態平衡,原因在于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即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和腎臟調節。體內緩沖系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是,體內酸多了,有堿性物質來中和;堿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調節也很重要,它能吸收堿性的碳酸氫鹽,并排泌酸性產物。
人體的血液不可能單純靠吃所謂的酸性食物就能“變酸”,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才會被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這是嚴重的疾病,必須要治療,根本不能靠吃“堿性食物”來解決。應該強調的是,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酸性體質的人,因為不管是在醫學臨床還是在研究中,只要一個人的身體偏酸,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處于酸中毒狀態,理論上講是不可能正常生存的。
酸性體質就一定會誘發癌癥嗎?關鍵詞:酸性體質、癌癥、腫瘤.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堿性體質論”中很吸引眼球的一點,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其實腫瘤有很多種,每種腫瘤的誘發因素都不同,公認的致癌因素有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醫學上并沒有人體酸堿性和腫瘤誘因直接相關的說法。所以,腫瘤是各種綜合因素所致的,并不是一個酸性食物就能誘發的。
確實有些病人體內酸堿度呈酸性,而這實際上就是如前所述的酸中毒,也就是說,不是所謂的“酸性體質”導致了癌癥,而是癌癥病人的代謝出了問題。
過酸過堿都會得病關鍵詞:堿性食物、蔬菜、水果. 針對“多吃堿性食物不得癌”的觀點,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學,不能代表所有病患的情況。堿性食物多為蔬菜、水果。按此觀點,如果長期吃素就不會得癌癥呢?顯然并不是這樣。
腫瘤科流行著一個說法:窮人得胃癌,富人得腸癌。就是說過去的窮苦人家長期吃粗纖維食物,導致胃部磨損而得疾病;富人長期大魚大肉,腸道受不住,惡化下去得腸癌。這只是個簡單的比方,實際癌癥的病因多種多樣,不是吃什么能決定得病或不得病的。
因此,酸性食物也好,堿性食物也好,提倡單吃某一種都不正確,都容易得疾病,包括癌癥。只能說這個觀點在現行社會有一定意義,因為大家普遍高脂肪食物吃得多,忽略了吃蔬菜水果。
飲食均衡才抗病關鍵詞:膳食平衡、葷素搭配、谷類為主. 至于吃什么食物,也無需盯著堿性食物吃,建議大家遵循“膳食平衡金字塔”,做到葷素搭配、平衡膳食。同時還要多做運動,身體的營養跟上了,抵抗力也會跟著增強,這才是真正抵御百病的好方法。
總之,所謂的“食物酸堿平衡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那么,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食物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等,這些都是根據近年營養學的研究成果,為改善中國居民營養狀況而提出的膳食措施。而按照“食物酸堿平衡論”,將魚、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歸類為“酸性食物”,將會誤導人們對食物的選擇。
飲食防癌謹記“五字”原則關鍵詞:食物、防癌、植物纖維
1.淡:少吃高脂食品,適當控制鹽攝入。
2.素:多吃新鮮蔬果。
3.雜:平衡膳食,葷素搭配,忌吃過多燥熱及寒涼食物。
4.少:食物攝入總量、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均應有所節制。
5.粗:植物纖維具有清洗腸道的功能,可預防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