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織物都有防曬效果
2013年07月11日
淘寶上熱銷的防曬服最近遭受了媒體的一陣狂轟濫炸,“防曬服”還不及普通T恤防曬這種說法更是吸引眼球。
這些報道也引發出很多問題,比如被曝光不合格的品牌服裝還能穿么?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念的差別,“防紫外線產品”和防紫外線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概念。根據我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只有紡織品的紫外線防護系數值,也就是UPF值大于40,并且UVA的透過率小于5%時才能稱為“防紫外線產品”,這樣的產品當然是能夠防紫外線防曬的,但是不符合上述評定或者用媒體的話說檢驗結果“不合格”的產品,不等于就不防曬了,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
比如某媒體送檢的一把防曬傘,UPF達到50%以上,但是UVA透過率卻為5.87%,因此被視為不合格產品。但是,這把傘的防曬能力其實還是相當強的。做一個類比,那些標明PA 的防曬霜,也只需要提供8倍的UVA防護(還沒考慮涂抹量不夠的折扣問題),而5.87%的UVA透過率卻相當于17倍的防護。所以若看到某些品牌服裝UPF或者UVA略低于標準也不用太擔心,只要不是高強度的日曬,防護還是足夠的。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我們需要專業防曬服嗎?有媒體從路邊以50元一件的價格買了黑色白色兩件純棉T恤,送檢后發現UPF>50,UVA透過率最高也才0.33%,絕對夠得上防曬服標準。既然隨便買的衣物都有此效果,是不是不需要防曬服了呢?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如此。回想一下吧,出去旅游時男生若光著膀子游泳往往半個小時就可能曬傷,但是隨便穿一件T恤曬幾個小時都少有曬傷的。其實幾乎所有織物都有防曬效果,只不過多寡。連最基本的純棉一般都有UPF=5的效果,若漂白或者染上深色就有UPF=25左右的效果,對于上班族絕對是夠了——上班族直接日曬時間短,穿有領子的T恤以及長袖款其實防曬意義更大。
當然,若你是個像《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那樣對數字有偏執的人,那還是選擇那些能夠出具檢測證書的專業防曬服吧,筆者看了下某品牌,一件防潑水的防曬服也不過180元左右,雖然比淘寶貴些,但至少買個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