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精神病患者傷人能否避免?
2013-07-26

精神病患者傷人能否避免?

2013年07月26日 來源:北京日報

  7月,北京發生了兩起精神病患者持刀傷人事件。目前,精神疾病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如何將精神病患者肇禍的風險關進管控的“籠子”,社會高度關注。

  10%重性精神病人有攻擊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另有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

  目前,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5,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率將升至1/4。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以至于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把精神病與暴力劃等號。其實,精神病的表現多種多樣,沖動、攻擊行為只是眾多癥狀的一部分,常出現于精神分裂癥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約10%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會出現沖動、攻擊行為,這個比例其實與普通人群沖動、攻擊行為的發生概率相近。但發生在精神病人中的沖動、攻擊行為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導致大家恐懼,是因為精神病患者的沖動、攻擊行為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殘暴性等特點,同時難以防范、后果嚴重。因此,加強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明確了各級政府、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以及精神病患者監護人在精神病管理方面的責任,為加強精神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及時診治易引發意外

  我國精神病患者人數龐大,但相關醫療機構數量不足,按照現有注冊精神科醫師統計,專業醫師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是1∶800,加上較為嚴重的歧視現象,很多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治。精神病人引發意外事件原因復雜,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及時診治。

  很多精神病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治療,究其原因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歧視和病恥感。如果我們能為病人創造寬松的環境,以更加包容、理解、尊重的態度與他們相處,就會避免或減少這些隱患。精神疾病同其它疾病一樣,可防、可控。

  然而,多數人由于對精神病的不了解而產生恐懼、歧視,本來應該當面說、大聲說的一些看法、想法,卻是小心翼翼地私下說、小聲說,結果使本來就以敏感多疑為癥狀的患者更加敏感,甚至引發憤怒情緒。精神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樣也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要多鼓勵并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而不是過多地表達無奈、不屑,甚至反復提及“有病”、“不正常”等字眼。對于偶然遇到有攻擊傾向的患者,不要試圖用暴力遏止,更不能激怒他,而是要在盡量安撫的基礎上,選擇報警或者撥打急救電話,請專業人士來處置。

  家屬“滅火器”很關鍵

  從一般心理障礙到嚴重精神疾患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他們中的許多人,平常看起來和常人毫無二致,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健康。當其中一些人面臨就業、婚姻、子女、養老等生存壓力時,其無助和挫折都可能成為一觸即發的“引信”,瞬間點燃“炸藥包”,而家屬在“滅火”方面則發揮著重要作用。

  精神病系統治療包括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只有系統的治療,才能盡量減少病情的波動、復發。督促患者系統治療,是家屬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平時,家屬要督促患者定期復診、按時服藥,善于發現病情波動的蛛絲馬跡,確保患者病情穩定。需要提醒的是,家屬易犯以下幾個錯誤:否認家人有精神疾病,諱疾忌醫,延誤治療時機;過分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不給患者用藥;求治心切,頻繁換藥;見好就收,擅自停藥。

  家屬是患者戰勝疾病的幫手、朋友,要善于發現患者的長處和進步,適當忽略患者自身的不足,幫助患者增強信心;家屬對病人既不要過度保護,也不要放任自流,應放手讓病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時給予必要指導和幫助;沖動攻擊行為與其它癥狀一樣,能通過治療得到良好控制,不能因為病人曾出現過這樣的行為就擔心害怕,而將病人丟棄在醫院。大家共同做好精神病的管控工作,才能將精神病的肇事肇禍風險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

  警惕5大高危因素

  有研究顯示,發病年齡早、患病時間短、男性、家庭負擔重、監護差,是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的高危因素,而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控體系能將這種風險降至最低。

  這個防控體系包括提供急性期治療的各級醫療機構,提供恢復社會功能治療的康復機構,提供精神病服務的社區機構。在這樣一個體系里,急性期患者能及時門診、住院治療;穩定期患者能得到康復訓練;出院的患者有人管理;對居家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定期隨訪,指導患者服藥和開展康復訓練;對患者的監護人進行精神衛生知識和看護知識的培訓。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