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游泳圈≠救生圈
2013年07月30日 來源:揚子晚報
7月24日,南寧市民陳女士帶著7歲的兒子去游泳時,盡管兒子穿著兒童救生衣,但入水后卻依然沉下了水,把陳女士嚇出一身冷汗;7月1日,一對情侶在北海銀灘浴場深水區(qū)遇險,原來,他們使用的塑料充氣游泳圈漏氣了……針對種種險情,專家發(fā)出警告:游泳圈≠救生圈,僅僅屬于水上玩具!
而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南京市場上銷售的兒童游泳圈、充氣救生衣種類繁多,但不少是“三無”產(chǎn)品。業(yè)內人士稱,這些兒童救生衣、游泳圈實際上只是水上玩具,不能拿來“救生”;質量低劣的救生衣、游泳圈甚至可能奪去游泳者性命。
險
穿上“救生衣” 兒子沉下水
7月24日晚,南寧市的陳女士帶著兒子到小區(qū)附近的游泳池游泳。因孩子不識水性,在下水前,陳女士讓兒子穿上了前幾天剛買的兒童救生衣。
孩子在淺水區(qū)玩了一會,陳女士便試著帶孩子到泳池略深處“試驗”。“孩子一下就沉了,幸好我在旁邊拉住。”陳女士說,賣救生衣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證“能浮起8歲小孩”,慶幸自己沒輕信店老板的話。
揚子晚報探訪
套的穿的坐的都有,但大多“三無”
游泳圈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都被叫做“救生圈”。如今,“救生圈”竟然暗藏致命的安全隱患?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對南京銷售市場進行了探訪,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真不少——
小商品市場:種類繁多無包裝 信息模糊
昨天(07月29日),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南京河西的蘇寧小商品市場。這里掛著各種造型的游泳圈,五花八門,但總體以充氣式為主。
揚子晚報記者看到,消費者大多只是摸摸游泳圈的厚薄,憑手感選一個“結實”的。
在市場里,最多見的游泳圈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雙層游泳圈,就是普通的游泳圈上表面又增加了一些小氣囊。攤位老板介紹,如果小氣囊被戳破漏氣,里面的另一層還可以使用,“很安全”。這種游泳圈售價在15-25元之間,但摸上去質地比較軟薄。
另一種類似救生衣、邊緣用塑料扣卡口固定的游泳輔助產(chǎn)品,里面也是充氣的,價格一般在25元左右。
此外還有一些供寶寶使用的水上玩具,比如外表做成鴨子等動物造型、有兩個孔可以伸腿的游泳圈,水球等等;還有套在胳膊上的。
這些產(chǎn)品有的會印上產(chǎn)地、廠址、郵編等信息,其產(chǎn)地多為浙江義烏等。而有的游泳圈則沒有任何文字標識。
游泳館:有保質期 無生產(chǎn)日期
隨后,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南京五臺山體育中心。剛進游泳館就看見一家出售游泳用具的商店,商店游泳圈的種類并不多。
“游泳圈50元一個,質量有保障。”銷售員隨便拿起放在角落里為數(shù)不多的游泳圈中的一個,向揚子晚報記者和來來往往的“游客”推銷。“這是雙層游泳圈,外面破了一層,里面一層還能用,很實惠,游泳時使用它會比普通游泳圈要安全得多。”
揚子晚報記者拿起一個大號游泳圈觀察:泳圈上印著上海的廠商、廠址、兩年的保質期和安全警示標語“非救生工具,請家長在旁監(jiān)護使用!”但并無材質、出產(chǎn)日期等相關信息。游泳館里出售的泳圈摸起來比小商品市場的更加有厚度,也比較光亮一些。
記者看到,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中年婦女一口氣就買了三個,讓隨同的孩子挑選他們喜歡的。“有了這個,孩子下水玩就安全了。”這位家長表示。
運動商場:信息齊全 但多用外文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又走訪了應天大街上的一家運動超市,在這里同樣有賣花色多樣的游泳圈、兒童使用的游泳座椅、 游泳時休息的水上坐床以及手臂圈等。記者看到,產(chǎn)品上都印著“本產(chǎn)品可用于兒童能自行立足的水深區(qū)域,且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的警示標語。
再仔細看下,貨架上銷售的游泳圈都有透明的外包裝,寫著詳細介紹,“本產(chǎn)品是游泳教學用助浮工具”、“可以幫助熟悉水性”等。所有產(chǎn)品的透明外包裝都印有“該裝備無法防止溺水,必須在專人監(jiān)護下使用”的警告。但最大的問題是,絕大多數(shù)都是使用外文,只有少數(shù)游泳圈上會用中文標明產(chǎn)品的材質、廠名、廠址等重要信息。
夏令提醒 如何選購游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