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熱射病年輕患者增加
2013年07月31日
熱射病年輕患者增加,不通風、無空調易致室內中暑,高熱無汗是典型癥狀
“最熱7月”定局,上海再破氣象紀錄
仁濟南院收治了13個中暑病例,兩例熱射病(即重癥中暑)患者死亡;第三人民醫院本月有兩位患者因熱射病死亡;瑞金醫院上周六剛搶救了一位34歲的熱射病年輕人,幸好生命體征穩定……這個“史上最熱的7月”讓不少人耐受不住高溫,一波又一波的熱浪體現出“累積”效應。
記者從滬上多家醫院了解到,自7月初的高溫導致第一波看病高峰后,從上周末起,多家醫院急診室迎來第二輪急救和就診高峰,連日高溫不光導致中暑和熱射病患者,也誘發了各種重癥病。滬上多位急診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和往年相比,今年中暑病人大幅增加,不過與以往多是老年人中暑相比,今年出現了不少年輕人在悶熱不通風、無空調的地方上班而被熱射病侵襲的案例。而新華社記者昨日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獲悉,今年夏天中暑患者明顯增加,非職業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余人,其中室內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
21歲男子被送診8分鐘病故
上周六下午,瑞金醫院急診室內,一位34歲的年輕人被送醫搶救。這位年輕人一早還在青浦的一家工廠上班,到下午三四點時開始高燒、意識不清。到醫院后,專家們發現,這位年輕人情況危急:肝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異常、呼吸功能受到影響,正是熱射病的癥狀。專家們一方面緊急給病人物理降溫,一方面緊急插管用上呼吸機。經過搶救,目前這位年輕人生命體征穩定。
但是,另一位21歲的小伙子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本月上旬被送到仁濟醫院南院急診室后還不到8分鐘,就無法挽救。從血象看,醫生認為,應該是熱射病引起的。作為去年年底剛露面的4家三甲醫院之一,仁濟醫院南院開院后第一個夏天就碰到“史上最熱7月”,每天有200個急診。目前已有13個中暑病人,2例熱射病病例。第三人民醫院同樣出現了兩例熱射病死亡的病例。
另據上海閔行區中心醫院的消息,截至30日17時,這家醫院已有3名患者因熱射病死亡。連日來,閔行區中心醫院已經收治了10名較嚴重中暑患者,除3名患者已經死亡外,還有2名患者生命垂危,正在重癥監護室搶救,包括物理降溫、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生命體征等。院長鄭民華表示,死亡患者均為中老年人,送至醫院時已經神志不清、高熱,醫院開辟綠色通道進行搶救,但終因癥狀嚴重而不治。
松江七旬老人家里中暑暈倒
從7月25日到昨日,松江區中心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先后接診了5位熱射病患者,4位病情緩解,1位仍病情危重,采取了氣管插管等緊急措施。據介紹,5位病人中,3位是60歲以上老人,2位是戶外工作者。
松江區中心醫院重癥監護室醫生告訴記者,該院嚴重中暑的病人現在以老人和戶外工作者為主。如前日一位近70歲的老人便在室內嚴重中暑,成為熱射病患者。“這位病人是在家中暈倒的,當時室外40℃左右,病人只開著電扇,沒開空調。”醫生表示,氣溫過高后風扇基本無法起到降溫作用,但一些老人不舍得開空調,而老人身體較弱,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更容易中暑。
醫生還提醒老人盡量不要在高溫時戶外活動,該醫院另外一位老年熱射病患者,就是15時被發現暈倒在路上,送到醫院后已經意識模糊,有器官功能障礙癥狀,非常危險。
非勞力型中暑易被忽視
和往年不同,年輕人得熱射病的案例有所增加。隨著戶外防暑措施日益加強,非勞力型的中暑病人,即“室內中暑”,更容易被忽視。仁濟醫院南院急診科執行主任陳怡告訴記者,除了陽光直射加高溫損傷人體汗腺、破壞人的發汗功能導致中暑外,還有一種則是在悶熱不通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導致人體內散熱效率下降,引發中暑。
熱射病是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熱射病的死亡率高達40%至50%,“高熱、無汗是熱射病的典型癥狀,因此一旦出現高燒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昨天(07月30日),記者從滬上多家醫院了解到,連續多日高溫以來,中暑病人比往年增加。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童建菁感覺中暑病人在增加:裝空調的工人堅持上班,一下子昏倒;年輕白領出門辦事,從空調房出門后又在大太陽下行走,一下子感覺呼吸不暢,頭暈;平日體質就較差的上班族連續高溫日后身體條件更差,上下班途中突然大汗淋漓虛脫站不住……對于這些相對較輕的中暑病人,醫生會給予物理降溫,再補點鹽水,很快就能緩解。
記者還從市醫療急救中心獲悉,近日“120”救護車接救的病人中,有汗出不來、胸悶、頭暈、血壓下降、惡心、嘔吐、皮膚灼熱等中暑癥狀者較以往有所增多,這也與本市今夏連日高溫密切相關。
醫生提醒,對于重癥中暑者,可用冰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并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等,同時將中暑者快速送往醫院。
7月初一輪看病高峰后,多家醫院這幾天掀起了第二輪看病高峰,連日高溫引起了各種重癥病。除了中暑病人以外,腦膜炎、腦梗、心梗的重癥病人也在大幅增加。陳怡透露,高溫天血液粘稠度高,糖尿病、高血壓容易出現并發癥,慢性病病人特別要當心。
辦公室一族最好喝茶水熱水比冰水更解暑
連續高溫日,如何防中暑?專家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補水,懂得如何補水很重要。
少喝含糖飲料多喝鹽汽水
很多人夏天愛喝含糖飲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酷暑日,汗液里大量流失的是鈉離子,因此補含鹽的汽水最好。當然,午餐晚餐多喝些湯也能防止脫水。外出時著裝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少穿化纖類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同時,不妨隨身攜帶一些防暑降溫藥品。此外,有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市民別忘了把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藥品備在身邊。
坐辦公室不要喝運動飲料
對于整天呆在空調房里、出汗很少的人來說,醫生的喝水建議是,隨意喝點茶水或白開水就可以了。茶水富含鉀,還有少量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夏季補水效果優于白開水。
“一天到晚坐著不動,多喝茶水或白開水,可以增加上廁所的頻率,活動活動身體。夏天也是尿路結石的高峰,主要是喝水太少。茶水有利尿作用,可以防止尿路結石。運動飲料就不要在辦公室里喝了,喝了上廁所頻率更少。 ”專家提醒。
夏天喝熱水比喝冰水更解熱
夏天許多人喝冰水解熱,專家提醒,要想解熱,熱水比冰水更快。
有一個很經典的實驗——高溫或運動出汗后,先測一次體溫,然后三個人分別喝下熱水、溫水、冰水,5分鐘后再測體溫,結果三個人體表溫度的降溫幅度由大到小為:喝熱水>喝冰水>喝溫水。
同樣道理,夏天用熱水洗澡,比用涼水洗澡更降體溫。
孩子運動出汗喝點糖鹽水
近日,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在微博上提到中暑病人喝水建議:“夏季天氣炎熱,遇到孩子劇烈活動后大汗,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注意:不應是白水,應是糖鹽水。劇烈活動出汗時,水分和電解質一并丟失,并消耗許多能量,僅補水不能完全補充。補充糖鹽水到自然排尿,而且尿色到無色,改用白水。”
國內知名營養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說,如果有些人不能喝或不想喝運動飲料,出門前可自制淡糖鹽水,白水里加一點鹽或糖,最好隨身帶一根香蕉補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