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吹空調易中“陰暑”
2013年08月01日 來源:法制晚報
空調吹過頭可能中“陰暑” 雨熱交替最易招惹服用藿香正氣對癥冰鎮綠豆湯不宜喝多吃清熱生津食物。
“熱!南方43個縣市高溫突破40℃,上海中暑死亡10余人……”正因為如此,各種防暑的招式在網上傳播。而在北京,熱字似乎并不突出,除了偶爾高調復出外,大多時候都是降雨唱主角。許多市民可能說了,反正沒那么熱,是不是中暑也就離自己比較遠了呢?但其實不然。
“從中醫角度來說,在外面長時間曝曬中暑的我們稱之為‘陽暑’,而相對的則是‘陰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其侵襲。經常有患者來看病的時候,說自己關節酸痛、沒汗但怕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科醫學博士馬建嶺表示,這主要就是人們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的,通常服用藿香正氣更適合,西瓜及冰鎮綠豆湯則不適宜。
陽暑與陰暑咋區分?
中暑可說是夏季容易發生的疾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暑可分為兩類:陽暑和陰暑。通常我們所說的中暑其實指的是“陽暑”,這種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時間過長,出汗過多引起的。陰暑主要由感受暑濕之邪后,加上納涼不當引起。此外,人們還要預防情緒中暑。
所謂“陽暑”,通常是見于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的勞動者、運動人士,癥狀是頭暈倦怠、口渴身熱等,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兼休息,甚至會出現熱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而“陰暑”則是指“暑熱在內、寒濕在外”,通常是人們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的。比如在戶外將身體曬得很熱,然后突然進入冷氣大開的室內;或是在大汗的狀態下,進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飲品,這會引致皮膚毛孔收縮、身體難以散熱而中暑。
此外,如果睡覺時,被空調或電扇強風對吹,也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身體而引發“陰暑”。通常表現為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癥。
防治上有哪些不同?
陽暑
因為陽暑是由于受高溫影響所致,所以首先是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如果神志清醒,并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等。
同時,可采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對著中暑者直吹。同時,也可在頭部、腋下及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當然如果條件有限,可以用冰塊、冰棍等放入塑料袋中使用。
這個時候,可以多喝點綠豆湯,能清熱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飲品,也是治療中暑良藥。另外,經常食用馬鈴薯、紅薯、香菇、山藥等,在大暑傷津耗氣時節也有益氣作用。此外,桃子和香蕉也是不錯的防暑水果。而最突出的則是西瓜了,可以說是天然的“白虎湯”,能夠清熱生津。
陰暑
如果出現了陰暑癥狀,這個時候千萬別喝冰鎮綠豆湯,以免雪上加霜,而是多喝些生姜紅糖水,或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服用四逆湯加砂仁,一般服用3-5天就能見效。
“其實,陰暑也分為三種情況,還需對癥下藥。”馬建嶺表示,類似感冒的“陰暑”患者可服用香薷、厚樸及白扁豆熬的湯;若癥狀類似感冒并伴有嗓子疼痛,可服用香薷、厚樸、白扁豆和銀花、連翹熬的湯;若是體內寒濕,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就可以解決。
預防“陰暑癥”,平時要注意不要過于貪涼,不要露宿或通宵達旦地使用電扇、空調,還要注意節制生冷飲食,避免在大汗之后立即進行冷水淋浴。
此外,還應當多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