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養老金”用起來可真難
2013年08月08日 來源:中國網
“小姜,我這房子可又漏水了,咱這緊急大修,什么時候能攤上?”掛了電話,市民侯老先生嘆了口氣,等了倆月,雨季都快結束了,漏雨的屋頂還沒修上。屋頂漏雨,可申請應急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進行應急維修。但業主真想用上這筆房屋“養老錢”,難若登天。
嘆!應急修屋頂 一等就倆月
侯老先生所住的朝陽區百環花園小區,投入使用已有13年,電梯老化、屋頂漏雨等“毛病”,隨著樓齡增長而不斷顯現。尤其是侯老先生所住的5號樓,屋頂漏雨面積已超過20%。
“每逢下雨,我家房頂就漏水,那真是屋里屋外一齊響。”侯老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長年泡水,家中墻面的涂料大片脫落,臥室屋頂、陽臺天花板上隨處可見雨水浸泡過的痕跡,有的地兒連墻皮都拱了起來。“我年年都報修,今年物業人員給我重新刷了墻面,可一下雨還是漏。”
和侯老先生住在同一層的其他8家住戶,同樣經歷著漏雨的困擾。屋頂的防水層已經損壞,必須啟動大修才能“根治”。于是,5月,雨季來臨前,頂層9家住戶和物業公司溝通,決定申請應急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進行應急維修。
“既然都進入應急程序了,我想應該很快吧。”第一次“嘗鮮”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侯老先生滿懷期待。誰料想,等了兩個月,北京的雨季都快結束了,漏雨的房屋還沒修上。每一周,他都會找物業經理詢問,可得到的回復永遠是“走程序”。
“走了倆月程序,這還能叫應急?”侯老先生長嘆,動一筆維修資金,為何如此難。
愁!應急也排隊 鑒定等一月
侯老先生口中的“應急”,指的是本市針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的“特事特辦”。
按規定,當發生危及房屋使用安全的6種緊急情況時,無需經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范圍內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可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百環花園5號樓出現的屋面防水損壞、滲漏嚴重,經多次補漏后仍難以解決,即屬于此列。
“我也很愿意早點把屋頂修好,可我拿不到‘修房錢’啊。”昨天(08月07日)下午,在百環花園的物業辦公室,項目經理姜先生向記者說了難處。
姜經理介紹,5號樓的9家住戶提出要求后,5月23日,他就著手準備材料、提交應急申請。6月初,他開始等待房屋安全鑒定中心到現場勘查,出具鑒定報告,一等就是一個月。接著,7月初,他又開始等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預算評估,至今仍沒輪上。“兩次等待,理由都一樣,應急申請不止一個,只能排著。”
姜經理皺著眉頭告訴記者,走完預算評估的程序后,還得進行分攤、向業主公示,雨季結束前肯定是修不上了。“和您解釋的這番話,我也得重復說給業主聽。我心里著急著呢,程序走得太慢。”
盼!應急真救急 程序能簡化
據記者了解,約11萬平方米的百環花園,趴在賬戶上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總額約935萬元,至今一次未動。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本是我們給房子交的‘養老錢’,可用起來太難了。”侯老先生提出,應急通道能否真正做到“特事特辦”,對于像雨季屋頂漏雨這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少走幾道程序。
姜經理也向記者表示,他的最大期盼是,一能簡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應急使用程序,在用途確實合理時,讓物業企業切實用起來;二是可否由相關部門牽頭設立一個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維修資金的審核、劃撥。“正在征求意見的簡化應急使用公維金里提出,申請應急維修,可以最快實現48小時資金到賬,我特別贊成,就希望早日執行。”
“小姜,我這房子可又漏水了,咱這緊急大修,什么時候能攤上?”掛了電話,市民侯老先生嘆了口氣,等了倆月,雨季都快結束了,漏雨的屋頂還沒修上。屋頂漏雨,可申請應急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進行應急維修。但業主真想用上這筆房屋“養老錢”,難若登天。
嘆!應急修屋頂 一等就倆月
侯老先生所住的朝陽區百環花園小區,投入使用已有13年,電梯老化、屋頂漏雨等“毛病”,隨著樓齡增長而不斷顯現。尤其是侯老先生所住的5號樓,屋頂漏雨面積已超過20%。
“每逢下雨,我家房頂就漏水,那真是屋里屋外一齊響。”侯老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長年泡水,家中墻面的涂料大片脫落,臥室屋頂、陽臺天花板上隨處可見雨水浸泡過的痕跡,有的地兒連墻皮都拱了起來。“我年年都報修,今年物業人員給我重新刷了墻面,可一下雨還是漏。”
和侯老先生住在同一層的其他8家住戶,同樣經歷著漏雨的困擾。屋頂的防水層已經損壞,必須啟動大修才能“根治”。于是,5月,雨季來臨前,頂層9家住戶和物業公司溝通,決定申請應急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進行應急維修。
“既然都進入應急程序了,我想應該很快吧。”第一次“嘗鮮”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侯老先生滿懷期待。誰料想,等了兩個月,北京的雨季都快結束了,漏雨的房屋還沒修上。每一周,他都會找物業經理詢問,可得到的回復永遠是“走程序”。
“走了倆月程序,這還能叫應急?”侯老先生長嘆,動一筆維修資金,為何如此難。
愁!應急也排隊 鑒定等一月
侯老先生口中的“應急”,指的是本市針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的“特事特辦”。
按規定,當發生危及房屋使用安全的6種緊急情況時,無需經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范圍內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可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百環花園5號樓出現的屋面防水損壞、滲漏嚴重,經多次補漏后仍難以解決,即屬于此列。
“我也很愿意早點把屋頂修好,可我拿不到‘修房錢’啊。”昨天下午,在百環花園的物業辦公室,項目經理姜先生向記者說了難處。
姜經理介紹,5號樓的9家住戶提出要求后,5月23日,他就著手準備材料、提交應急申請。6月初,他開始等待房屋安全鑒定中心到現場勘查,出具鑒定報告,一等就是一個月。接著,7月初,他又開始等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預算評估,至今仍沒輪上。“兩次等待,理由都一樣,應急申請不止一個,只能排著。”
姜經理皺著眉頭告訴記者,走完預算評估的程序后,還得進行分攤、向業主公示,雨季結束前肯定是修不上了。“和您解釋的這番話,我也得重復說給業主聽。我心里著急著呢,程序走得太慢。”
盼!應急真救急 程序能簡化
據記者了解,約11萬平方米的百環花園,趴在賬戶上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總額約935萬元,至今一次未動。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本是我們給房子交的‘養老錢’,可用起來太難了。”侯老先生提出,應急通道能否真正做到“特事特辦”,對于像雨季屋頂漏雨這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少走幾道程序。
姜經理也向記者表示,他的最大期盼是,一能簡化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應急使用程序,在用途確實合理時,讓物業企業切實用起來;二是可否由相關部門牽頭設立一個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維修資金的審核、劃撥。“正在征求意見的簡化應急使用公維金里提出,申請應急維修,可以最快實現48小時資金到賬,我特別贊成,就希望早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