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出臺養老機構指導價
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布時間:2013-11-08
昨天,北京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本市養老機構建設的實施辦法》,北京將出臺針對養老機構的指導價以規范養老市場,“十二五”期間新建養老院八成床位須具備護養功能,區縣政府完不成養老床位建設任務,每少一張床罰55萬元。另外,對養老機構的補助也將提高。
北京將出臺養老機構指導價
目前民營養老機構普遍按市場價格自行定價,價格體系混亂。針對此現狀,北京市將對養老機構的定價問題開展調研。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獲得政府補助的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政府部門將梳理成本構成以及動態變化情況,推出指導價,使之更為合理地運行。
《辦法》規定,“十二五”期間,在新審批建設的養老機構和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機構中,80%以上的養老床位應具有護養功能。李紅兵介紹,護養功能是指養老機構對臥床不起或者半自理老人具有護理、康復的功能。全市約有3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而全市8萬多張養老床位只有一半具備護理、康復功能,缺口較大。全市400家養老機構只有97家和醫療機構建立聯系,只有30多家具備醫保定點資質。在床位空置率問題上,李紅兵表示,全市8萬張養老床位中市級、區縣以及鄉鎮興辦的養老機構床位將近3萬張,其中2萬張鄉鎮養老床位空置率達到40%以上,他們面臨服務能力不足問題。而全市民營養老床位入住率超過65%。
鼓勵社會資本建設養老機構
《辦法》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養老機構,“社會資本愿意投資建設養老機構的,優先支持其建設,社會資本建設的養老機構不足以滿足老年人入住需求時,由政府補充投資建設。”
對于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機構,按單床建設成本不高于20萬元標準,依據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分類,以每床20萬元為基數,分別給予區(縣)30%、50%、70%和90%的建設資金支持。今后對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補助將提高。
在一次性建設資金補助方面,對新建、擴建具有護養功能的養老機構,市級補助將從每張床位8000元至16000元提高到2.5萬元,區(縣)補助也為2.5萬元,共5萬元;對新建、擴建普通功能的養老機構,每張新增床位補助4萬元。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運營補貼也將提高,他們接收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的補貼標準由原來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接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的補貼標準由原來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這些財政支出將由市和區(縣)財政平分。
新城要承擔中心城區的養老任務
市規劃委總體規劃處處長鄭皓介紹,2020年要實現全市建設16萬張養老床位,在用地方面,目前已經安排了大約2至4平方公里的土地,將按照每張養老床位用地40平方米來設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社區托老所占地規模也將從目前每處630平方米提高到800平方米。在養老機構分布上,將考慮各區縣人口規模情況,盡量滿足本地老人養老需求,而新城要承擔土地資源不足的中心城區老人的養老任務。這些規劃完善后將向市政府提請審議,批復之后將向社會公布。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陳蓓介紹,全市養老保險金收大于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能保證具備給付能力,她認為空賬問題是養老保險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設置方面結構調整,下一步將逐步做實個人賬戶。(記者 李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