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擬建智能停車系統
來源:揚子晚報 發布時間:2013-11-25
停車難,停車亂,是應該通過對違停車主進行嚴厲處罰,還是應先讓政府把公共服務職能承擔到位,再進行嚴厲執法?昨天 ,在南京東南大學舉辦的“南京城市停車治理論壇”上,有“政府背景”的專家大都認為應通過高額收費和嚴厲執法來治理停車問題,而來自媒體和民間的代表則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見,認為增加收費和嚴厲執法的同時,政府該履行的公共服務職能也不能缺位。
正方觀點:提高停車收費價格,并嚴格執法
與會的國家發改委綜合交通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認為,應該將停車收費徹底市場化,同時對亂停車進行嚴格執法,這樣必然造成停車高收費的結果,老百姓可能很有意見,但這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供求關系決定的。程世東介紹,他在布達佩斯看到,當地市中心車位空閑率始終保持在15%左右,只要停車位占用超過85%,就立即開始提高收費價格,車主覺得承受不起就會離開,直到有15%的車位空出來為止,這就是通過市場手段來調節停車問題。
南京城市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則認為,私家車的使用不應當作為一種公益式的社會福利來考慮,而應當將其作為一種高端的出行手段,采取“用者自付”的對策,首先要求用車者必須自備車位,同時采取差別化的處理手段,在中心城區實行嚴格的停車管控,大力提高路內停車價格。楊濤認為,應該放開市場價格,才能真正地催生停車市場,否則因為無利可圖,根本無人投資停車場,不利于停車問題的解決。
反方觀點:不給私家車
寬松停車環境,這不公平
作為交通相關行業的媒體從業者,南京交通臺“智勇在線”著名主持人智勇則認為,僅僅提出不給私家車太寬松的停車環境是不公平的,因為政府對公共交通發展的責任也是不能推卸的,買私家車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追求舒適。
智勇說,他到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去考察過,感覺這些國家停車管理方式非常豐富,即停即走是一種管理法,停5分鐘是一種管理法,停1小時又是一種管理法,而且,他還發現,不僅路邊可以停車,甚至道路中心線都可以停車,“應該在便利的基礎上再去增加收費,現在的停車難大部分是規劃造成的,而不是買車造成的。”智勇舉例說,馬群地鐵站原先準備作為換乘點的停車場,如今被規劃成了一個大型商業區。
建議>>> 鼓勵私人投資建設停車樓
南京城市治理委員會公眾委員馬志恒:政府應從政策上鼓勵私人投資建設停車樓、停車場,同時,郊區地鐵站的停車場或停車樓應該與地鐵站同步建設,停車收費與地鐵公交聯動,市民在地鐵停車場停車,可以直接刷市民卡或者公交卡,并在一定時間內(如半小時內)乘坐公交或地鐵,享受按次優惠計費(如5元/次)。同時,地鐵和公交換乘實行優惠聯動機制,在限定時間內,換乘優惠,如,每次優惠3角,這樣可以達到減少私家車進城,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的目的。
參加會議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全國人大代表葉青:治理停車問題,首先要進行公車改革,他在路上觀察過,明知堵車還往里沖的,90%以上都是公車,因為燒油不要錢。他提倡,采取“3510”的方式出行,3公里以內步行,5公里以內騎車,5公里到10公里才開車。他說,現在政府機關有很多“僵尸車”,長期不開,上面落厚厚一層灰,就是為了保留指標占個車位,大大浪費停車資源。
利好>>> 智能停車系統將會使停車更精確
南京市城管局停車管理中心主任劉國強說,南京停車管理從2012年1月1日移交城管局以來,他們管理中心比消防局還忙,“主要是停車位缺口太大,按南京今年上牌量21萬計算,能配建的停車位不過6萬,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劉國強透露,除了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停車需求外,城管部門也著手遠期宏觀控制,通過建設智能停車系統,用POS機和機打發票來實時收集各停車場停車信息,每30秒更新一次,實現對停車位的精確管理,以充分挖掘停車資源。(揚子晚報記者 羅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