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推36項措施治理霧霾
來源:長江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3
每個人每天都要進行幾千次呼吸,吸入約1萬升空氣。未來,武漢市民吸入的空氣有望變得更清新。
昨日,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了《武漢市改善空氣質量行動計劃》。武漢正式向霧霾宣戰。
到2017年,我市空氣中可吸入細顆粒物(PM2.5)要比2013年下降2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逐年增加。今年前10月,我市PM2.5平均濃度84微克/立方米,超標1.8倍。
計劃提出10大任務、36項措施,分解到全市60余個部門和單位143條具體事項,主要聚焦于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物、清潔能源改造、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今年底前我市將全面供應國Ⅳ車用柴油;明年底前,完成二環至三環線范圍內755臺燃煤鍋爐、窯爐改造,擴大黃標車限行范圍至三環線,完成三環線內化工企業關停或搬遷;2015年前,完成武鋼等企業設備的煙氣脫硫改造,34家采石場綜合整治和54座破損山體生態修復;2016年底前淘汰14萬輛黃標車。
我市還將啟動中心城區污染嚴重企業搬遷研究、制定方案,有計劃地進行;研究提高中心城區停車收費標準,以及嚴重污染天氣下的限行措施。
據初步測算,到2017年我市大氣污染防治需投入280億元,其中市財政投入38億元。
此前,國務院已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我省計劃正在編制。
“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工業文明的發展和超越。”唐良智說,治理大氣污染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江城的重要任務,也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各區各部門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重裝行動、綜合施策、通力合作。要把治理大氣污染納入“城管革命縱深行”的重要內容,明確治理目標,強化過程管理,143條具體事項一件件抓落實,同時推進停車熄火、垃圾分類等措施,保證污染指數穩定并逐步下降,優良天氣比率進一步提高,污染天氣惡劣程度降低,讓市民享受更多的藍天白云。特別是在冬春季節,要對霧霾天氣有預判、早應對。他同時號召全體市民“同呼吸、共命運、齊奮斗”,共同參與到治霾中來。
會議還研究了加強政府投資管理,集中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提高城鄉居民低保標準等問題。(記者 蔡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