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降低環境污染犯罪入罪門檻
2013-12-12

中國降低環境污染犯罪入罪門檻

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12

   美麗中國 生態建設砥礪前行(一年形勢觀察)

  本報記者 武衛政 孫秀艷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黨的十八大強調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提出的宏偉目標。

  “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也是民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這一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迫使富起來的中國轉變發展方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干部群眾攻堅克難,各部門各地區全方位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亮點頻現,令人欣喜。

  改善環境質量

  出臺硬措施,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空氣、水和土壤等污染問題

  11月24日,河北唐山、邯鄲、承德等3個市,集中拆除了8家鋼鐵企業的10座高爐、16座轉爐,共減少煉鐵產能456萬噸、煉鋼產能680萬噸,打響了這個鋼鐵大省、霧霾重災區化解過剩產能的第一槍。

  進入采暖期,北京市郊區農村的許多居民買到了政府補貼的優質無煙煤。目前,京郊農村居民取暖用煤量達430萬噸,北京計劃用5年時間,讓鄉親們全部燒上優質煤,降低散煤燃燒的污染。

  因沒有履行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蘭州市3家國字號企業和1家省屬企業,近日被通報批評,1名鎮黨委書記和1名環衛站長被免職。
  防治大氣污染,各地動真格了。

  不動真格不行。社科院和中國氣象局最近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這兩年,霧霾成為普通人熱議的話題。今年1月的重度霧霾,總體上覆蓋中東部地區近270萬平方公里國土,影響約6億人。霧霾嚴重時,北京的PM2.5小時濃度最大值達680微克/立方米,石家莊的PM2.5小時濃度最大值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

  “如果中華大地被霧霾籠罩,如何看見她的美麗?”群眾在詰問。

  “美麗中國,從健康呼吸開始。”媒體在呼吁。

  防治大氣污染,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形成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的新機制,畫定了“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不超過40億噸標準煤”的紅線;2月,環境保護部宣布將在重點控制區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公布消息,中國環境保護預算比去年增加18.8%,大大超過財政支出的整體增幅。

  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減少污染物排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嚴格依法監督管理、統籌區域環境治理、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動員全民參與等10個方面,提出35項措施。

  有人打比方說“這是要對空氣污染動大手術”,實際正是如此。這一行動計劃體現了綜合防治的思路,是以防治大氣污染為引導,全面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措施”。

  緊接著,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蒙、晉、魯6個省區市的大氣污染防治。

  霧霾逼著全社會在防治大氣污染這一問題上,形成最大共識,扎實行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氣、水、土壤,是良好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人民群眾評價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首先看這三樣。

  治理水污染和與土壤質量相關的污染,行動同樣在提速。

  3月,國務院批準四部門聯合編制的《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5月,環境保護部開展華北平原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專項檢查;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草案)》;11月,國務院發布《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國務院七部門組織的2013年環保專項行動,除了查處大氣污染,還重點查處廢水污染地下水和醫藥行業的環境違法問題,對于涉重金屬行業的污染作了“回頭看”。

  加強司法保障

  降低環境污染犯罪入罪門檻,完善法律制度,為生態文明護航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雷池,是黨紀,是國法。

  十八大剛閉幕,中央做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最近,中央出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無論是輕車簡從、不鋪設迎賓地毯、不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等禁令,還是在用車、用房、建房、節電節水節糧、提高辦公用品利用效率等方面劃出的“硬杠杠”,都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內涵。

  各地立行立改,高檔酒樓公款吃喝大幅減少,各類會議簡短務實,多個城市取消節慶焰火晚會,多個單位承諾春節不放“開門鞭”。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今年下半年,多名污染環境的當事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在云南昆明,東川“牛奶河”污染案有了一審結果。3家企業產生的選礦廢水含有二硫化碳、砷、鉛、鎘等有毒物質,直接排放河中,構成污染環境罪,7名涉案人分別被判刑。

  在浙江寧波,慈溪市非法從事電鍍加工的業主陳某,因污染環境罪被判刑,并處罰金4000元。

  在湖南株洲,佳旺化工貿易公司非法傾倒化工廢液,構成污染環境罪,3名涉案人被判刑,主要責任人被處罰金4萬元。

  在廣西,導致賀江水污染事件的8名責任人被公安機關刑拘,當地法院公開審理此案,目前尚未宣判。

  在河北廊坊,部分縣市小電鍍污染嚴重,公安機關抓獲38個犯罪嫌疑人,依法向檢察機關移交起訴26人,上網追逃54人。

  ……
  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力度明顯加大,依據是6月19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針對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取證難、鑒定難、認定難等實際問題,對這類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做出了新規定。

  過去,污染環境定罪量刑需要“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這一要件,現在,不論是否造成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只要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就可判定污染環境罪,這就降低了入罪門檻。

  11月初,環境保護部和公安部又聯合發文,就加強兩部門執法銜接配合工作提出指導意見,推動各地建立健全環境執法聯動機制。

  “兩高”司法解釋,以及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犯罪立案、判決案例,在社會上產生相當的震懾。溫州的許多企業主,主動邀請北大的法學教授解讀《解釋》和刑法有關規定,主動參加環境監測培訓,聘請環保監督員,以免“稀里糊涂進監獄”。

  去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環境保護法》被視為生態文明建設司法保障的“基本法”,此次修訂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修正案草案初審稿、二審稿在網上公布之后,收集到許多建議,均作了針對性修改。三審之后,還將繼續聽取各方面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

  尊重客觀規律

  探索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考核辦法,按市場規律自然規律辦事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制度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具體怎么做?一些地方做了有益的探索。

  江蘇的張家港市,今年考核8個鄉鎮,把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城鄉一體化,作為關鍵性指標。

  生態文明關鍵性指標,涵蓋新增重大節能項目、主要污染物削減量、新增綠地面積、新增城鎮污水管網、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等5個方面。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影響的不只是相關領導,而是一個鎮所有的公務員,影響的不僅是“票子”,還有“面子和位子”。

  河北的鹿泉市,對各個鄉鎮實施差別化考核,讓那些為保護生態環境而放棄工業項目的鄉鎮丟掉包袱,放開手腳,立足比較優勢謀發展,引導各鄉鎮樹立“發展經濟是政績,保護生態環境也是政績”的理念。

  2008年,廣西來賓市就嘗試對金秀縣、忻城縣、合山市實施差別化考核。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導向,來賓干部群眾信心倍增。

  金秀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考核重點是生態環境保護、旅游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忻城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石漠化治理示范縣,考核重點是生態環境治理;合山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考核重點是接續替代產業發展、棚戶區改造、生態植被恢復。

  差別化考核,讓金秀、忻城、合山輕裝上陣,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綠色考核制度在“摸著石頭過河”,綠色經濟政策也在探索中前行。

  如今,江蘇蘇州市一些為保護生態做出犧牲的鄉鎮嘗到了生態補償的甜頭。去年,蘇州共投入生態補償資金15.59億元,今年12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將審議《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草案)》,以立法形式推動生態補償。

  今年1月,環境保護部、保監會再次聯合發文,進一步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目前,已有19個省份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投保企業超過4500家,占納入環境統計企業數的3%以上。

  對于自然規律的認識,也更進一步——

  今年,在春季西南抗旱、緩解夏季南方高溫干旱等重大減災活動中,各級氣象部門開展的增雨防雹作業發揮重要作用。甘肅省用這一辦法,有效增加了自然降水和河道來水量,給石羊河流域的生態恢復注入活力。據今年10月、11月衛星資料分析,紅崖山水庫的水域面積為22平方公里,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2.2%。

  入冬以來,北方地區時不時大風降溫,大風有利于霧霾擴散,但也帶來許多沙塵,防沙治沙任重道遠。

  細心的人們注意到,今年3月頒布實施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封禁保護的措施。目前,全國還有173.11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其中120萬平方公里不具備治理條件,實施封禁保護,就是在這些地區消除放牧、開墾、挖采等人類活動的影響,靜待生態自然恢復。

  生態文明理念,核心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真誠地尊重、自覺地順應、有效地保護,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就一定能夠早日共享美麗中國的成果。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