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孩子“長命咳” 警惕三種病
2013-12-19

孩子“長命咳” 警惕三種病

來源: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19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胃食管返流和氣道高反應都可能引起咳嗽遷延不愈

  近一段時間,天氣寒冷,廣州各大醫院門診咳嗽患兒劇增。專家介紹,其中大部分是反復咳嗽的“老病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長命咳”。專家提醒,引起孩子慢性咳嗽、反復咳嗽的原因很多,家長尤其要警惕的是3種疾病,即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胃食管返流和氣道高反應。

  警惕1:

  可能是“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當心發展為慢性鼻炎鼻竇炎

  “孩子‘長命咳’,家長要當心‘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介紹,如果在清晨或體位改變時,孩子咳嗽更厲害,而且還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同時又有異物感、咽喉壁黏液附著感,家長一定要小心,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他解釋說,“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引起的咳嗽,主要是因為鼻腔、咽部、扁桃體等炎癥滲出刺激所導致,持續時間往往會超過4周,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為慢性鼻炎、鼻竇炎。

  “因此,當孩子感冒時,家長切勿大意。”崔其亮提醒,如果“感冒癥狀”超過5天,或孩子出現了呼吸困難、耳朵痛、喘息、黃綠色鼻涕等情況,就要警惕了,及時就醫,以防咳嗽遷延不愈,發展為慢性鼻炎、鼻竇炎。

  警惕2:

  可能由胃食管返流引起

  不要讓孩子吃太多零食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醫師常偉杰介紹,孩子“長命咳”還可能是由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孩子在進食后更容易咳嗽,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還存在喂養困難、生長發育停滯、進食后愛哭鬧等情況,這種咳嗽很可能由胃食管返流導致。”他說,這時最好帶孩子去醫院確診是不是患了胃食管返流。

  常偉杰提醒,胃食管返流主要是因為胃酸分泌異常所致,而胃酸分泌異常,又跟飲食不規律有很大關系。因此,發生“長命咳”的孩子,日常喂養時,一定要三餐定時定量,不要過饑或過飽,同時,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保持營養均衡,尤其是不要讓孩子吃太多零食。

  警惕3:

  可能由氣道高反應誘發

  時間一長容易誘發哮喘

  常偉杰分析,孩子“長命咳”還有一種可能是氣道高反應誘發的。所謂氣道高反應,是指人體的氣道對各種物理、化學、變應原或運動的反應程度超過正常人的水平,從而使得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引起氣道狹窄和阻力增加,從而引發咳嗽、喘息等癥狀。“長期氣道高反應容易發展成哮喘。”

  常偉杰說,氣道高反應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外,環境中變應原的影響更大。“環境中的變應原,常見的有空氣中的塵螨、動物毛屑、花粉、病毒和細菌等,食物中的牛奶、魚、蝦、雞蛋和花生等。”此外,感冒、強烈的情緒變化、冷空氣以及某些藥物也可能會引起氣道高反應,這也是冬季時由氣道高反應引起的“長命咳”劇增的重要原因。

  常偉杰分析,如果孩子在咳嗽前曾經患過濕疹、過敏性鼻炎,或者孩子有食物或藥物過敏史,或者家庭成員中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而且咳嗽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運動、遇冷空氣或嗅到特殊氣味時會加重,就可能屬于氣道高反應。

  常偉杰提醒,當孩子是因氣道高反應引起咳嗽時,除了及時就醫外,在生活上應注意多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度運動和合理膳食以增強體質;避免接觸感冒、氣管炎的患兒以預防感染;盡量讓孩子保持情緒穩定;當孩子不慎患上氣管炎、肺炎時,不能隨意停藥,因為治療不徹底會使得炎癥反復刺激氣道;在飲食上要避免接觸致敏食物。“尤其要注意的是,小嬰兒不要過早添加輔食,因為這樣會使過敏體質程度加重。”(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黃賢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