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出“環保最嚴厲”罰單
來源:長江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20
年末回望,掀填湖問責風暴、出爐湖泊地圖、完善界樁栽設、推進截污清淤和生態修復、嚴管涉湖項目……多項舉措踐行“鐵的精神、鐵的手腕、鐵的紀律”重拳治湖的承諾,武漢市湖泊保護與污染治理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守護城市生態底線
地圖、界樁、環湖路,護佑166個湖
19日,武漢市水政監察大隊相關負責人稱,比起上半年,下半年巡湖壓力明顯減輕,違法填湖的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這得益于上半年治庸問責風暴勁刮,20起違法填湖案件查處率達100%。
9月底,武漢市出爐首張湖泊地圖,166個湖泊在地圖上一一對應,從此,它們的大小、面積、名稱、歸屬、功能,都不得隨意變更、增減甚至消失,城市生態“鐵線”被永久鎖定。
位于江夏金港新區的郭家湖,數月前還是一個經年淤塞、田埂分割的藕塘。經過清淤、拆埂、回挖,如今碧波蕩漾,面積從110畝擴大至180畝,在湖泊地圖上就此定格。
今年,武漢中心城區40個湖泊周邊,還相繼新栽了2000余個界樁、宣傳牌、分界指示牌等,與原有的1700余個界樁,共同守護著中心城區的湖泊“藍線”。北太子湖、野湖、湯遜湖、后官湖等,今年新增近30公里的環湖路,進一步鎖定湖泊岸線。
今年武漢市將湖泊保護熱線整合入市長專線12345,實行24小時值守。截至目前,武漢市水務局辦理網絡投訴、群眾電話舉報199件,出警率、回復率達100%。此外,武漢市環保系統共受理涉湖投訴47件,且迅速查處,件件有結果。
凈化生態養育空間
截污清淤、生態修復,促水質升級
湖泊清澈透亮,才能靈動生輝。清水入湖,是擦亮“城市之眼”的根本之舉。
昨日,武漢市水務局污水管理處透露,今年,武漢全市湖泊截污取得重大進展,龍陽湖、墨水湖、黃家湖以及湯遜湖南實現全面截污,日截入湖污水11.5萬噸。龍王嘴污水處理廠已基本完工,年底有望通水,為明年減少東湖、南湖排污創造了條件。
今年以來,武漢全市多個湖泊綜合治理:菱角湖本月初首次“干塘”清淤換水、水生態修復,一年后,其水質有望從劣Ⅴ類提升至Ⅳ類。竹葉海近日啟動濕地公園改造,3年后將福澤周邊數十萬居民。內沙湖的“水下森林”、東湖麻布塘的“水上稻田”等,已初顯生態修復之效。紫陽湖、曬湖、機器蕩子、楊春湖等多個湖泊也相繼開展生態修復,為水質提檔升級。南湖去年底啟動清淤。昨日,武漢市水投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底可順利完成一期100萬方的清淤量。而龍陽湖清淤剛完成,墨水湖清淤隨即啟動。
今年,武漢市環保局對全市89個重點湖泊納污狀況全面調查后,建立“一湖一檔”,以地圖形式展示其基本信息,每個雙月公示其水質監測信息。
某涉湖企業因屢次違法排污,今年接到121.5萬元的“武漢環保史上最嚴厲”罰單。截至12月10日,全市查處涉湖排污企業問題79個,處罰金額達449萬元。
同時,嚴管涉湖建設項目。8個涉及黃家湖等6個湖泊的建設項目停批,未批先建的2個涉湖建設項目責令停建。(記者 谷萍 通訊員 高山 魏紅明)